近期,全球贵金属与工业金属市场呈现显著分化。黄金在短期地缘局势缓和下出现回调,但长期上行逻辑未改;工业金属则在“硬商品”定价逻辑下,因供需错配及国际贸易摩擦预期发酵,成为市场焦点。其中,铜、铝两大品种因基本面差异及外部扰动,价格走势与市场预期分化显著。
铜市:关税扰动与供需韧性交织
库存压力与成本支撑博弈
截至2月14日,LME铜库存达25.52万吨,环比微增0.01万吨;国内铜社会库存则升至37.62万吨,环比累库5.31万吨。尽管短期累库压力显现,但原料端持续收紧。2月14日进口铜精矿加工费指数跌至-5.97美元/吨,创历史新低,凸显铜矿供应短缺加剧。
美铜伦铜价差波动映射关税风险
受美国对进口铜加征关税的预期扰动,美铜与伦铜价差一度扩大至1200美元/吨的历史极值。分析指出,美国若对墨西哥、加拿大等主要进口来源国加征关税,将直接抬升其境内铜价成本。然而,高溢价或刺激套利交易,推动铜流向美国市场,短期价差已逐步收敛。
需求潜力与长期定价逻辑
1月美国PMI重回扩张区间,制造业回暖预期增强。叠加“二次通胀”风险上升,铜作为工业金属的金融属性与商品属性共振,长期供给刚性下,铜价中枢有望保持强势。五矿期货指出,国内下游复工复产或加速去库,出口窗口开启将增强价格韧性。
铝市:成本回落与政策博弈并行
国内外库存趋势分化
截至2月13日,国内铝社会库存达76.3万吨,节后复苏节奏偏缓;LME铝库存则降至56万吨,延续去库趋势。海外需求韧性支撑铝价,而国内氧化铝价格持续回落,削弱电解铝成本支撑,行业利润空间逐步修复。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有限
特朗普签署对进口铝加征25%关税的行政令,但中国对美铝材出口占比不足5%,直接影响有限。分析认为,美国铝进口依赖度较高,关税成本或将转嫁至消费端,对全球贸易流向扰动可控,但需警惕反制措施引发的连锁反应。
供需格局重构驱动长期逻辑
国内电解铝产能逼近4500万吨“天花板”,供给弹性受限;需求端在新能源、基建等政策推动下,有望加速释放。光大期货指出,氧化铝价格中枢回落与铝价走强形成“剪刀差”,电解铝企业利润修复确定性增强,行业基本面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