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产短剧已经疯了”登上微博热搜,新短剧《保洁老妈无极归来》引起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中老年霸总短剧这一新型短剧题材的赢得新一轮广泛关注。
近几个月来,明确面向中老年市场的霸总短剧不在少数,数据也十分可观。DataEye数据显示,2024年9月短剧热力榜前十名里,中老年霸总短剧占三席,《闪婚老伴是豪门》更是现象级作品,在抖音拥有超过5.6亿播放量。《闪婚老伴是豪门》的监制向经济观察报记者透露,“这部剧的付费用户集中在40到60岁之间,男性占比达60%。”由此可见,微短剧已经成功打入中老年群体,有钱有闲的中老年人也是赶上了这波短剧潮流。
被吐槽为“霸道总裁爱上绝经的我”的中老年霸总短剧为何会吸引这么多中老年人观看?
需求与满足:短剧与中老年人双向奔赴
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中老年群体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受众。根据《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近三亿老年人,如若加上40周岁以上的中年人,则群体更为庞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其实,中老年市场一直都很有潜力。《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预测,到2050年末,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增长到106万亿。微短剧行业也证明了这一点,根据《中国微短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45-64岁的中老年用户群体的付费行为更为活跃。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中老年人对高质量文娱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由此可见短剧在中老年题材上大有可为。
(数据来源:秒针微短剧用户在线定量调研)
情感需求
老年群体人到暮年,阅尽千帆、饱尝人间冷暖,情感需求比其他年龄段更高。[1]从“假靳东”到“一笑倾城”“秀才”走红,再到中老年霸总短剧爆火,都显示出了中老年人强烈的情感与内容的消费诉求。而现实生活中,中老年人在进行情感表达时,有时会受到外界规训,“年纪大了竟然还想这些”“老不正经”的标签也让他们习惯于隐藏自己的内心需求。有学者在探究短视频通过算法技术对农村中老年女性生活的影响时指出,算法能够通过长期隐性学习,洞察中老年群体潜在的情感需求,农村中老年女性更愿意观看夫妻相处中的幸福日常与独居中老年女性面临的困境等主题。[2]可见在生活中缺少亲密情感、亲人陪伴的中老年人,更希望在互联网中寻求抚慰。
谈情说爱不仅仅只是年轻人的权利,中老年谈恋爱不需要感到羞耻,也可以像年轻人一样敢爱敢恨。短剧以其趣味性和“草根性”成为中老年文娱生活的补充,满足了老年人对于“亲情”、“爱情”等扎根于内心深处的情感痛点。“和装扮成修理工的首富相亲闪婚”、“27岁百亿总裁爱上保洁”......换汤不换药的“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剧情看似是不切实际的春秋大梦,但实际上撕开的却是密不透风的家庭“牢笼”,俗套的剧情正是替他们表达出了内心隐藏的渴望被关注、被尊重、被爱的心理诉求。
数字接入需求
中老年人主动接入互联网是数字代沟的隔阂感、家庭处境的边缘感、社交关系的距离感等隐秘情绪的外在表露。[3]身体机能和思维方式的日渐退化造成中老年人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的鸿沟不断扩大,与时代脱节的中老年人在家庭单元与社会结构中滞后,加剧了他们内心情感失衡。解铃还须系铃人,数字接入可以一定程度弥补数字代沟带来的落差感,让中老年人也能享受到数字时代的红利。
(图片来源:华龙网 王旭睿摄)
就信息接收而言,中老年人对文字、图片信息的解读能力较弱,很难从长篇大论的文字中提取有效信息。而微短剧中人物关系简单、情节单一,在观看时大多不需要深入思考。情节碎片化,强调情节的快节奏、强冲击和多重反转,并不注意情节之间的逻辑性。所以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微短剧这种竖屏滑动、简单易懂的传播形式,更能够帮助他们迅速完成数字接入。这种媒介信息格式使老年群体感受到了社会对其的重新接纳,老年文化也在此形势下得以重塑。[4]
多样化媒介内容需求
大众对于中老年人的情感和内容消费需求往往存在偏见,认为老年群体只关注健康、养生、儿女教育、家庭纠纷类的内容。于是在媒介平台大数据、算法推荐等技术的推动下,致使中老年人难以获得媒介推荐以外的优质信息。单一的媒介内容无法满足中老年人的情感与内容需求。
目前,中老年短剧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其内容基本围绕着情感琐事展开,打破年龄刻板印象,融入了儿女亲情、友情、婚姻事业、相亲、闪婚等元素,呈现中老年人正常的情感和娱乐需求。例如短剧《闪婚老伴是豪门》中,男主是霸总,而女主在街边卖盒饭,被厂长丈夫抛弃后独自生活,还要饱受儿媳妇欺凌,一次街头偶遇,卖盒饭的女主结识了男主的养女雷梦洁,在养女的牵线下,女主与男主相亲闪婚。其中覆盖了婆媳关系、夫妻感情、儿女亲情、社会关系等多种现实生活场景,极易引发中老年群体的情感共鸣。
成为叙事主体的需求
在近几年在国产剧中,各大主流荧幕中到处都是年轻人的身影,演绎着年轻人的爱恨情仇,中老年人逐渐成为年轻人的背景板。目标群体是中老年人群的电视剧越来越少。在数字弱者的传统话语叙事下,不会扫码购票、不懂网络挂号等老年人标签化形象屡见不鲜。[5]“思想落后”“封建保守”的标签也将这一群体污名化。而如今在中老年短剧中,他们正直善良、坚强乐观、思想先进,最重要的是他们敢爱敢恨,会爱人且被人爱。他们不再只是主角的父母,不再只是总裁的司机、保姆,而是摇身一变成为故事的主角。老年人的爱恨情仇呈现在大众眼前,中老年形象更加鲜活起来。
不论是“寻亲认子”“不孝苦情”“儿女功成名就”的温情苦情剧,还是“50岁相亲遇霸总”“霸道总裁爱保洁”的婚恋爱情剧,微短剧都敏感地捕捉到了中老年人现实困境与理想生活之间的断裂,通过微短剧为中老年人塑造了一个“以我为主”的美好生活幻境。霸总文学对现实场景的描摹模糊了幻想与现实的界限之后,不仅是霸总还是女主,都容易增强观众的代入感,这就是霸总短剧的内核。
背后的隐忧:价值观的扭曲与消费陷阱
微短剧看到了中老年群体的情感需求并紧跟市场生产产品,这是好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中老年短剧仍处于发展初期,确实出现了很多粗制滥造的无脑作品,存在很多行业乱象。
价值观扭曲:超越逻辑与法律的荒诞
中老年微短剧作品在题材上惊人相似,短剧中充斥着荒诞离谱的“土味”“狗血”剧情,重生、逆袭、闪婚、霸总的幻想,加上婆媳、姑嫂、情敌、前夫等人际关系冲突,三步一反转、五秒一巴掌,剧情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让人一惊又一惊。虽然是中老年人的恋爱,但“玛丽苏”内核不变,善良的女主、霸总的男主、恶毒的儿媳、懦弱的儿子、赌博的前夫……
其剧情的逻辑也根本不顾观众死活。比如在《保洁老妈无极归来》中,27岁的霸总要跟45岁保洁结婚,带她去见父母,结果发现霸总的爹以前追过保洁女主,霸总母亲是女主死对头,对她各种羞辱。最后保洁亮明身份,她竟然是世界首富,狠狠打脸了虐待过她的人。“27岁霸总非保洁不娶”“身为世界首富却要去当一个保洁阿姨”,剧情一再离奇反转。网友大呼:“看完以后感觉精神病加重了。”
这些剧情匪夷所思,已经到了脱离现实基础与罔顾基本逻辑的地步,并且在宣扬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扭曲。它们往往将金钱、地位等物质因素作为衡量爱情与成功的唯一标准。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一夜暴富、天降横财,此类荒诞的剧情不断冲击原本的婚姻家庭价值观和劳动价值观。女主作为“保洁”、“保姆”就被百般欺凌,摇身一变“女总裁”就引得反派们纷纷跪地求饶,恶毒婆婆、势力儿媳都不算新鲜。过分夸大的社会矛盾和阶层差异极易造成受众的认知偏差,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荼毒。
再比如在“反转”剧情里,女主面对恶毒女配的羞辱时,总有个人会说出那句经典台词“×秘书,限你三分钟之内让她破产”,紧接着恶毒女配就接到了电话,“小姐,公司破产了,祖宅都被拍卖了”。还有男主动不动就要让人“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情节,根本不可能发生在法治社会的今天。
新赛道还是割韭菜?过度消费引争议
尤为值得警惕的是,中老年霸总短剧对中老年群体的精准围猎。
首先,微短剧行业现在普遍面临着同质化内容泛滥的问题,在内容制作上相对粗糙。部分中老年短剧仅仅通过“换皮”的形式来生产,只是将之前“鲜肉霸总”换成“老年霸总”,有“圈钱”之嫌。且其中夹杂着不少价值观扭曲的内容,极易导致中老年人对现实生活产生误解。
其次,中老年群体的信息甄别能力较弱,对于类似“爽”剧并不容易抵抗,因此也容易出现过度消费的情况。部分短剧生产者利用中老年人对互联网技术不熟悉,先用低价让他们付款,再默认续费勾选,之后几集再恢复正常价格,等他们缓过神来想要退款时,还找不到入口,中老年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
短剧适老化,更要回归理性与陪伴
微短剧付费合情合理,但老年群体消费要在合理的范围内。短剧虽然能够让中老年群体获得精神慰藉与情感共鸣。但并不意味着就应该迎合低俗的口味,炮制狗血的剧情。
从内容制作方来讲,制作者需要在短剧创作中更加注重质量和深度,确保贴近中老年人的生活实际,在为中老年人“造梦”的同时,平实、生动地讲述真实的故事,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从监管方来说,需要对那些充斥着诱导消费、低俗暴力等不良引导内容的短剧加强监管。互联网中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措施已经相对完善,但针对中老年人保护相对不足。如何为中老年群体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保护所有他们的合法权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要强制平台方加大中老年群体用户的告知力度,明确告知收费标准、付费方式及自动续费条款等关键信息。其次需要规范市场秩序,打击虚假宣传、恶意扣费行为,警惕类似“假靳东骗钱打赏事件”的负面影响。
对于中老年刷霸总短剧,年轻人应该给予理解和接受。欲望的本质是匮乏,中老年人在现实中容易处于情感孤独、精神空虚的状态,于是沉迷于短剧获得愉悦感、存在感、满足感。对于老年群体来讲,随着儿女成家立业、自己退休养老,进入空巢阶段,夕阳暮年最需要的除了物质基础保障外,还有情感陪伴,一些独居老人、丧偶老人、孤寡老人尤甚。不妨给中老年人多些理解,正视中老年人的内心情感需求,多一些陪伴与关爱,从本质上帮助中老年人分清现实与虚构。行业自律、监管到位,最终回归理性和陪伴,只有多方共同努力,中老年短剧才能走的更长远,毕竟中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是被看到与被理解,而不是“被围猎”与“被收割”。
参考文献:
[1]胡大海,尉伟.短视频风口下的老年共情传播模式与完善策略[J].青年记者,2022,(14):45-47.DOI:10.15997/j.cnki.qnjz.2022.14.031.
[2]申琦,蔡耀辉.算法“控制”下的景观生活——以农村中老年女性短视频观看为考察对象[J].江苏社会科学,2024,(05):205-213+244.DOI:10.13858/j.cnki.cn32-1312/c.20240918.012.
[3]晏青,李宁馨.联结、驯化与社会应许:农村老人短视频使用与社会融入研究[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2,75(06):26-36.DOI:10.14086/j.cnki.xwycbpl.2022.06.003.
[4]赵伦.新媒体时代老年传播的媒介逻辑与建设路径[J].传媒,2024,(11):64-66.
[5]辛晔,陈友华.短视频视角下“银发冲浪族”的数字化融入[J].江苏社会科学,2024,(05):214-222.DOI:10.13858/j.cnki.cn32-1312/c.20240918.007.
编辑/排版:柳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