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郁 瑞鸿 思源(刘郁 系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3月24日,股市上演下跌后的反攻剧情,多数股指在尾盘成功翻红;债市收益率先上后下,市场对于“宽货币”落地的预期进一步强化。
复盘各类资产表现,股市,大盘及红利表现相对稳定,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中证红利分别上涨0.15%、0.51%、0.56%;科技指数尾盘多收红,科创50、创业板指上涨0.29%、0.01%;小微盘表现相对较弱,中证2000、万得微盘股指分别下跌1.90%、3.75%。债市,10年、30年国债活跃券下行3.3bp、4.3bp至1.80%、2.02%,国债期货由于收盘时间过早,暂未反映尾盘利好,10年、30年主力合约上涨0.12%、0.33%。
商品市场方面,海外对美国关税担忧下降,美元指数小幅走强,贵金属表现走弱,沪金、沪银价格下跌0.22%、0.17%;工业金属方面,铜价依旧强势,沪铜上涨0.88%;国内其他商品方面,近期玻璃补库需求提升,叠加空头止盈力量较强,玻璃价格单日大涨6.07%;在玻璃的带动下,黑色系表现同样迎来修复,铁矿石、热轧卷板、螺纹钢、沥青、焦煤价格分别上涨2.43%、1.28%、1.23%、1.16%、1.13%。
逆回购连续回笼后,资金面依旧平稳。税期已过,跨季未至,央行逆回购重返回笼状态,最近两个交易日分别净回笼877、3460亿元,这也使得早盘债市情绪走弱,部分机构选择卖券观望。然而,随着2-3月银行负债压力缓解,资金面的韧性显著提升。以今日资金利率为参考,非银隔夜借贷成本开于1.80%,尾盘收至1.75%,稳定且不贵;全天加权来看,R001、R007分别为1.77%、1.81%,较前一交易日基本持平,支持跨季的R014稳定在2.15%,资金面的超预期稳定,也成为上午债市重新走强的重要支撑。
降准预期叠加MLF招标公告,多头情绪迸发,利率重返关键点位。午后市场重新博弈降准的择机落地,长端利率继续小步下探。尾盘央行首次提前公告MLF招标内容(次日早盘招标),操作规模为4500亿元,本月净投放630亿元。额外补充中长期资金供给的同时,MLF招标方式也相应调整为与买断式回购相同的美式招标,即中标利率不再统一。
据金融时报,“采用多重价位中标后,MLF资金成本将总体下降”,“机构投标MLF通常参考市场化的融资成本,目前国股行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在1.95%左右”,这大概率意味着本期MLF加权价格或向1.90%靠拢,相较此前2.0%利率存在降息效果。受到央行操作的鼓舞,尾盘10年国债收益率加速下行至1.80%的临界点位。
央行事先公告MLF续作,除了向市场释放跨季暖意之外,可能也在间接缓解地方债的发行压力。或受国债收益率持续上行至高位,以及“发飞”风险较高的困扰,3月中上旬地方债发行节奏明显偏慢,截至21日仅发行4613亿元,剩余的4720亿元集中于月末一周发行。基于此猜想,跨季期间逆回购投放力度可能不弱,跨季资金压力相应缓和。
往后看,若本月MLF续作如期实现结构性降息,债市关于“宽货币”落地信心或将重新凝聚,这也意味着长端利率可具备破位下行的基础,10年、30年国债收益率有望率先朝着1.75%、1.90%等“疤痕点位”试探。站在当下,久期品种已经具备较高的布局价值。
权益市场先跌后涨,万得全A一度下跌1.57%,随后在尾盘迅速拉升,最终收跌0.27%。我们将日内走势分为“下跌”和“反弹”两段分别进行分析。对于下跌段而言,除银行外的其他行业基本走弱,意味着市场风险偏好相对不高。结合上周的走势来看,今日的下跌或是上周五(3月21日)大跌的延续,其中走势偏弱的行业在上周五基本表现靠后,例如TMT、地产、零售。而尾盘的反弹,或由筹码在关键点位的做多情绪推动。当前上证指数为3370,处于筹码峰3365附近;万得全A为5215,接近2月20日阿里巴巴公布超预期资本开支前的收盘价。这些因素意味着当前点位仍然存在一定的支撑力度。
3月14日“消费+生育”的上涨逻辑受到挑战。上周“横盘-下跌”的行情,主要是对3月14日大涨的消化。3月20-21日大幅调整之后,万得全A收盘价基本回到3月14日大涨前的位置。此时,市场的后续走势将反映出资金对3月14日大涨的态度,若较为认可,指数则将迎来反弹。而今日开盘后,市场持续下跌,即使尾盘大幅反弹,也并未突破上周五的收盘价,指向3月14日大涨的上涨逻辑受到挑战。
风格来看,今日小盘品种跌幅较大,中证1000和中证2000分别下跌0.71%和1.90%;而大盘品种表现出色,上证50和沪深300分别上涨0.67%和0.51%。小盘品种的走弱或是2月结构性大涨行情的补跌,同时也可能是4月风格漂移的前奏。从历史行情来看,2018年以来,4月均为大盘品种相对占优。题材方面,今日热点分布仍然散乱,央国企品种受避险情绪推动走强,同时算力&机器人品种则在尾盘大幅反弹,消费板块同样存在家电、餐饮旅游等热点。而深海科技题材出现分歧,万得深海科技指数上涨0.33%,明显小于3月20-21日超过3%的涨幅,指向这一题材行情的持续性面临考验。
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上涨0.91%和1.72%。AH溢价指数(HSAHP.HI)下跌0.70%至129.64,仍处于2021年以来低位,指向港股的性价比考验尚未结束。南向资金净流入25.32亿元(港元,下同),美团和比亚迪为活跃个股中南向资金流入较多的个股,分别净流入8.06亿元和4.2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南向资金在尾盘反弹前呈净流出状态,直至反弹开启后迅速流入,体现出“越跌越买”已不是南向资金绝对的交易思路,趋势交易的比重有所增大。
整体来看,市场短期内交易难度较大,多看少动或是较为稳健的选择。尾盘的大幅反弹能否持续,或许仍待继续观察。不过从投资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利用赔率思维将这一问题简化。以今日收盘价来计算,若反弹至3月18日高位,对应涨幅为2.49%;而若下跌至2月10日的低位,对应跌幅为2.64%,性价比相对不明显。假设这一位置支撑力度不足,行情则如进一步下跌至2月6日的低位,对应跌幅将达到6.14%,此时介入的吸引力则明显上升。结合起来看,当前的赔率性价比相对不高,或仍需等待。不过,可以重点关注可能受益于宽货币逻辑的板块。
地方债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