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仪 周泽中
“学会以后可以聚财气、旺家庭、通事业......”在社交平台上有这样一类直播间,直播中的国学大师侃侃而谈,宣称只需购买课程,便可学习国学易经八卦等,为自己和家人指点迷津,消灾发财、逢凶化吉。
人们不禁感到奇怪,真正的国学大师往往忙着搞研究、搞创作,怎么会天天坐在直播间里卖课?事实上,这些国学大师基本都是被包装出来的,往往只需两个月就可以速成,所谓的“讲师证书”,花200元就能定制。此外,这些直播间已经形成了一个“剧场”:直播间里大师和学员连线,只根据头像,大师便能精准说出他们的个人情况,评论互动区充满了对大师的称赞。然而,大师是假的,连线的学员是假的,观众也是假的,只有蒙在鼓里的中老年人是真的“韭菜”。
中老年人之所以会被“收割”,原因有三。其一,中老年人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弱,而平台算法基于偏好持续推送同类内容,极易使其形成认知闭环,导致其难以辨别真伪;其二,中老年群体对于健康、安全、财富的追求与日俱增,伪国学直播间宣扬通过算命即可“逢凶化吉”的虚假承诺,精准利用了这种焦虑心理;其三,老年人退休后,相对空闲与孤独,情感需求更加旺盛,迫切需要一个出口。而在此时,和国学大师的“说说心里话”的互动假象则戳中了老年人“软肋”,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诱使他们越陷越深。
为了避免更多中老年人陷于伪国学课程,平台应强化监管,加强对直播主体资质与直播内容的全链条审核;社区和村组要加强引导,提升中老年人的辨别能力与防范意识。更重要的是,子女应定期、耐心关注父母手机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劝阻可疑行为,并填补潜在的情感空缺,从根本上减少骗子可乘之机。
(作者分别系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24级研究生、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