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有话说: 我的亲身经历也是如此,校园内的开放氛围远超校园外。上大学那些年是我最美好的时光。
《明镜》
根据德国学术交流服务中心(DAAD)于2023/24冬季学期对超过115,000名学生的调查,其中包括20,000多名国际学生,75%的国际学生对在德国的学业表示满意,并愿意向他人推荐选择德国作为留学目的地。
值得注意的是,75%的受访者表示德国是他们的首选留学国家。国际学生选择德国的原因主要包括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丰富多样的英语授课课程、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以及相较于国际水平较低的学费和生活成本。
调查进一步显示,课程内容的吸引力、英语教学的普及、高校的学术声誉以及低廉或免除的学费是国际学生选择德国高校的四大关键因素。约66%的国际学生计划在完成学业后短期留在德国,50%希望长期从事职业工作,甚至考虑在德国创业。
这些数据表明,德国不仅在学术领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其职业发展潜力也深受国际学生青睐,为德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半数学生遭遇偏见
在高校校园内,75%的国际学生感受到友好的氛围,融入感较强。然而,走出校园后,现实的挑战逐渐显现。许多学生在寻找住房时面临高昂租金和房源短缺的困境,繁琐的行政手续也让他们倍感压力。与此同时,与德国本地学生建立深厚友谊并非易事,社交圈的拓展常常受限。这些困难显著影响了国际学生在德国的生活体验。
更令人关注的是偏见经历。调查显示,80%的国际学生和有移民背景的学生表示在高校环境中从未遭遇偏见,校园的包容氛围令人欣慰。
然而,校外的情况截然不同:约50%的这两类学生报告偶尔遇到偏见,13%甚至经常面临类似经历。来自非洲、中东和亚太地区的学生受影响尤为严重。这些偏见经历不仅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可能动摇他们长期留在德国的决心。
德国学术交流服务中心主席乔伊布拉托·穆克赫杰(Joybrato Mukherjee)对此表示,这些偏见经历对德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警示。他强调:“开放包容的态度是吸引全球优秀青年人才的关键。只有营造友好的环境,我们才能说服他们在德国成为医生、工程师或人工智能专家。”德国需要在住房、行政服务和社会融入等方面采取更多实际行动,以增强国际学生的归属感。❖
信息源
https://www.spiegel.de/start/fachkraeftemangel-jeder-zweite-internationale-studierende-will-langfristig-bleiben-a-2cc2cdd7-0279-4f4a-b3f0-5999f7d0dd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