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午后前奏曲》
德彪西
《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段
普罗科菲耶夫
《交响舞曲》,Op.45
拉赫玛尼诺夫
第一乐章 勿太快的快板
第二乐章 稍流畅的行板
第三乐章 甚缓板——活泼快板
D小调第五号交响曲,Op.47
肖斯塔科维奇
第一乐章 中庸速度
第二乐章 小快板
第三乐章 广板
第四乐章 勿太快的快板
“牧神之笛为音乐艺术吹入了新的气息。”
——皮埃尔·布列兹
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源自马拉美同名诗作,但它更像是一部交响诗,是西方古典音乐史上堪称转折点的重要作品。尽管它只有大约十分钟的的长,规模也不宏大,粗略看来似乎难以领略其作为里程碑的重要性。初听这首曲子让人觉得舒缓以至慵懒,随性乃至即兴。然而,仔细聆听就能发现其音乐结构复杂、层次多元,丰富的音乐生题在备个声部之间精心发展并相互交流。而它在调性与和声上的崭新手法所营造的微妙而朦胧的气氛,更可谓是二十世纪现代音乐之先河。
“纵使命运捉弄,也不无爱而苟活”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四幕大型芭蕾舞剧,于1935年9月完成创作,舞剧配乐也是他最著名的芭蕾音乐作品。此剧取材自莎士比亚家喻户晓的爱情悲剧,在普罗科菲耶夫之前,已有柏辽兹、柴科夫斯基等作曲家以此题材创作了交响作品,但普罗科菲耶夫的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以美妙的旋律、极富想象力的配器与丰富的节奏对比,传神地刻画出主要人物的音乐肖像,细腻动人地表现罗朱纯洁忠诚的爱。
《交响舞曲》是拉赫玛尼诺夫最后的“天鹅之歌”
1940年10月拉赫玛尼诺夫完成了这部作品,次年1月3日由尤金·奥曼迪指挥费城交响乐团首演。这是拉赫玛尼诺夫最后一部重要作品,他曾预感:“这应是我最后的火花。”引子鲜明的律动渲染了舞曲氛围并伴随复杂多变的和声及丰富的交响音色,一段由拉氏《第三交响曲》主题动机发展而来的连接段落将乐曲带至中段。尾声令人不禁联想到拉赫玛尼诺夫一生中的“至暗时刻”——《第一交响曲》主题。
从悠长的传统旋律中窥见一抹现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