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四月,朋友们听我说 2050 的频率就大幅提升。是的,4/25~27,2050 又要来了。每年四月最后一个完整周周末,杭州云栖小镇,会一直办到 2050 年。
2050 倒计时塔,如今还剩 7.8 亿秒。
这是一场年青人因科技而团聚的盛会,但它又远不只是科技。什么是 2050,可以看我去年的文章 以及 ,也可以从下面的视频感受下:
如果你只是想做观众,那非常简单:
活动对参与者没有资格上的限制。2050 有足够丰富的活动,让专业人士、技术小白都能找到乐趣,带孩子来也很合适。
对了,不管老少、不管大咖还是素人,所有参会人都是平等的自愿者,所有人都需要购买 2050PASS。定价有点奇特——待三天两夜的是 330 元,一天甚至只待一小时却是 660 元。倒置的价格就是为了鼓励大家深度参与 2050。。
如果你想要发起活动、更深入参与 2050,那需要:
我是从 2019 开始每届都会协助召集数百场活动的自愿者,接下来会给大家准备四篇攻略:
本文是第一篇——蜂巢和青年团聚
2050 没有主办方。你创建了蜂巢,就能来办活动了。
2050 没有组委会,所有的活动都是由大大小小的蜂巢召集起来的。你召集几个朋友一起,组成蜂巢,就能通过它发起各种各样的活动。
一个蜂巢是有着共同标签的一群人的集合,蜂巢会长期存在,每一年的 2050 都可以继续发起活动。
一个人可能因为有多种身份标签,出现在不同的蜂巢。
你需要给蜂巢起个名字、写段描述,清楚明白地告诉大家这里聚集了怎样的一群人。
已经颇具规模的社群可以创建蜂巢。
Datawhale 和集智俱乐部,去年召集了几百个社群小伙伴们一起来 2050 开学习节。
WaytoAGI 也来了超多小伙伴、发起了超多场有趣活动。这是最后的“又见 2050”,他们一起上台致谢。
学校、企业、各种正式非正式的组织,都可以创建蜂巢。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
壹木自然读书会
浙大校友会
更多的,是将你所热爱的,作为兴趣标签来创建蜂巢。例如开源、教育公益人、飞行爱好者等等,把有相同热爱的伙伴聚到一起,组成一个蜂巢。
甚至,你可以为你的朋友们创建一个蜂巢。例如去年马可召集了从芯片到粒子加速器相关的十几个朋友,组成马可的硬核科技朋友圈,这是一个蜂巢;我召集了好多对 AI 时代教育感兴趣的好奇宝宝们,组成“好奇心基地“,也是一个蜂巢。
“马可的科技朋友圈”蜂巢,活动画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