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AI时代,如何创作如何出版?集结西子湖畔的名家有答案
2025-03-30IP属地 湖北5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雯 通讯员 俞姝辰

AI时代,创作生态正在被重构,出版形式、载体、理念产生巨变,创作者和出版方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这是一个亟待回答的紧要话题。

今天(3月28日),由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主办的“浙版传媒好书”作者表彰暨精品出版恳谈会在杭州举行。走近一部部优秀作品的背后,可以看到创作者和出版人如何在这个话题下前行,以及如何书写浙江,并在浙江书写世界。

图片

近年来,浙版集团以出版发行、文化投资、物业经营为三大主业,聚焦出版主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主题出版、重点出版、大众出版一手抓,推出了一批映照时代、启迪心智、浸润人心的精品爆款图书。

“浙版传媒好书”评选自2018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七届,累计评选出92部精品佳作,其中,多种出版物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入选年度“中国好书”。

今天颁发的2024年度“浙版传媒好书”,一共15种,是从2024年浙版集团的5000多种新书中,经过严格评选脱颖而出的图书。

浙版集团总经理、总编辑、党委副书记芮宏说,正是因为作者的信任和加持,使得浙版集团再一次走在了精品出版的全国第一方阵。

“这15本书填充了浙版集团发展的高分报表,是我们2024年的亮点工作之一。”芮宏说,这些书有聚焦重大主题的,有紧跟前沿热点的,有钩沉历史的,有创新传统的,有致力科普的,“大部分我都认真拜读过,也参加过部分图书的首发式或研讨会,好读好看、入脑入心,确实堪当‘好书’二字。”

刘克中、陈水华、孙悦礼、刘斌4位作者代表,分别从他们的作品——《中国大港》《形理两全:宋画中的鸟类》《有问题的姿势》“书架上的博物馆”丛书出发,分享了创作与出版携手并进的故事。

图片

刘克中说,没有浙江这片火热的土地,就没有《中国大港》这本书:“浙江是我的创作福地。浙江是能诞生无数可能的神奇地方,更是取之不竭的创作富矿。这里有万年上山,八千年跨湖桥,五千年良渚,千年宋韵,百年红船,有诗画江南,唯美西湖,大气钱塘江,悠悠大运河;这里有‘自治法治德治’的枫桥经验;有‘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义乌范本;这里的数字经济弄潮儿勇立涛头,AI攀登者剑指苍穹,不断登上AI科技世界之巅。浙江港口的发展更是如此,宁波—舟山港用二十年的时间从名不经传的港口发展成为今天全球吞吐量第一的世界超级大港,本身就是一次惊天动地、震古烁今的伟大壮举。长篇小说《中国大港》用文学表达呈现了浙江港口三代人二十年努力,推进‘大陆连岛’和‘港口一体化’海洋发展战略的奋斗征程。”

而这本书产生的背后,除了出版的幕后工作,还有赖于浙江全方位的支持,所以他说了“三个感谢”。

陈水华透露《形理两全》的书名出自苏轼的《净因院画记》:“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后来,他的表兄弟文同进一步概括,即“而形理两全,然后可言晓画”,也就是说,一幅画,符合“形理两全”,才是好画。

他从高度写实的宋画中选取了174幅作品,“其中可确认鸟类68种,可辨识率达到88%,证明了宋代花鸟画家不仅讲究形似,而且也很讲理,也就是鸟类与环境的关系、与季节的关系,与食物的关系等。证明宋代是一个讲究《形理两全》的时代,第一次从鸟类的角度解读宋画,受到了读者的喜爱。”陈水华说,《形理两全》是一本跨界的书,也是他写的第一本市场书。

孙悦礼则是第二次写科普书,“正是在这本书里,我才真正学会如何与大众沟通。科普不光要深入,也要浅出,要在保证科学严谨的同时,确保大众能读懂、能实践、能帮到他们自己。做到‘深者不觉其浅,浅者不觉其深’”。

《有问题的姿势》背后,有诸多创作者和出版人的互动细节。孙悦礼说,这本书的编辑,让他明白,好科普不是高楼上的独白,而是倾听与对话,只有认真蹲下身来,才能让更多人收获能做到的健康行为。这种“接地气”的思维方式,甚至让他在日常生活中也更懂得如何与患者、与家人、与世界沟通。

这本书出版后,孙悦礼在斯坦福大学进修,无法亲自奔走宣传。让他没想到的是,在出版社的主导下,《有问题的姿势》就像自己的一个“分身”,独自在国内各地“行医”——走进社区、学校、图书馆、书店……“去到很多连我本人都没踏足的地方,把健康知识带给了更多渴求答案的人,也让大家更深刻地体会到科普对‘健康中国’建设的独特意义。”等他回国,亲自走入读者中间,愈发明白:“医者的责任并不止于诊室中的一方天地,更在于唤起每个人对健康的自觉与重视。”

刘斌则从近年国内的文博热出发,思考创作者和出版人面对的全新命题:“我们正见证着一个文明古国对自身文化基因的深情回望。大众对文博的热情,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赋予出版人的命题——如何让考古成果走出学术期刊,让文物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渴望,需要出版人以‘翻译者’的智慧架设桥梁。这种翻译不是简单的知识降维,而是让考古报告中的碳14数据、地层剖面图,化作可触摸的文化记忆。”

他期待与浙版集团继续携手把“书架上的博物馆”的选题做下去,以出版为媒,让考古研究里的学术灯火,照亮每个家庭的书架;让博物馆库房的冰冷编号,化作读者心中的文明坐标。让每本书都成为一座可随身携带的博物馆。在刘斌看来:“当AI重塑知识生产,当算法推送肢解深度阅读,当虚拟现实冲击实体感知,我们依然要坚持用纸页的温润承载文明的重量。”

图片

芮宏将出版者和作者概括为都是“吃文字饭”的,都是文字工作者。在他看来,AI越来越智能,看似让创作的“手艺活”变为了流水线、代工厂,甚至有人形象地自嘲“十年寒窗不如一行代码”,但实质上,AI写作是概率论,是一种复述模仿,是简单的创新,是一种精致的平庸,没有思考、个性、温度和主体性。更为关键的是,AI的创作是“技术中立”的,价值观是真空状态,也会有幻觉,会一本正经地讲胡话。

“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让文字有了新的生长空间。AI解放了无意义的简单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拓展了创作半径,让我们的工作变得畅意,因为有闲而更有创意。我们必须比AI更多元地思考,用心感知火热的现实,用情记录伟大的时代,人机搭配,写出让人共情的文字,留下刻写时代、社会、历史的思想名篇、文艺佳作、科技读物。”芮宏认为,这是在AI时代应该秉持的创作观、出版观。

这次因好书而起的“聚会”,将四面八方的作者汇聚到杭州,浙版集团领导叶国斌、张建江,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副处长郑林红也出席了活动。

3月29日至30日,孙悦礼、刘华、董昕昱、甄橙等“浙版传媒好书”作者还将在浙江省内各地举行图书签售会、阅读分享活动,与读者分享创作故事、交流阅读心得。

接下来,全省新华书店也将以论坛讲座、阅读推广、主题展台等形式集中展示展销“浙版传媒好书”,欢迎各位读者阅读品鉴。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