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是新闻舆论和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主体,其主要包括内容生产制作系统、全媒体渠道平台系统、用户服务体系、技术支撑保障系统、财政支持系统、产业经营体系、人力资源体系和体制机制与媒体政策构成的管理系统等,具有内外兼有、系统集成的特点。媒体深度融合与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坚持系统思维,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推进系统性变革是主流媒体运行规律的客观要求。通过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系列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要顺应全媒体和数智化发展趋势,从实践看,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推进全媒体内容生产供给系统变革
内容生产供给是媒体的核心功能、基本功能。当前,互联网媒体快速发展,聚合了海量信息,自媒体无处不在,大众能接触到的内容极其繁富,与此同时,各类网络平台上的内容泥沙俱下,导致内容供给过剩与精品内容短缺的问题同时存在。因此,主流媒体应定位为内容生产供给的定音鼓、压舱石和风向标,强化精品内容供给。一是建立健全以用户为中心的内容生产供给机制,综合评价时,应增加满足用户需求和实际传播效果等指标的权重,着力挤去收视率、阅读量、传播量等方面的数据泡沫。二是推动内容生产传播流程再造。全媒体不是一键全网推送,而是运用各种传播形态,针对不同用户,强化即时传播、全程传播、场景传播,不同的终端有不同的表达,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特色,让主流媒体的优质和新质生产力,向用户最多的主平台转移,用数智技术建构健全生产、传播、反馈、优化的闭环。三是强化精品供给,改进组织方式。全媒体时代,各类媒体同台竞技,各种内容涌向用户,主流媒体要坚守功能定位,不断贴近用户需求,创新内容样态、题材立意、视听表达和融合传播,以精品吸引大众,强化价值引领,贯注精神力量,以内容品质厚植竞争优势。其中,要发挥主流媒体党政资源优势,加强资源整合、优势集成和资金支持,为主流媒体精品生产供给提供机制保障。这方面,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地区进行了积极探索,其经验值得推广。
(二)推进全媒体传播渠道平台终端系统变革
当今时代,媒体已迈入数字化生存、视频化表达、全媒体传播、平台化服务、场景化触达、智能化消费的全新时代,这一趋势倒逼主流媒体在传播渠道平台终端上进行颠覆式变革,加快传播体系和传播矩阵再造。
一是再造全媒体传播渠道。报刊和广播电视都要打破对传统渠道的依赖,把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渠道作为主渠道。二是再造传播平台。平台聚合、平台生态、平台传播是互联网传播的典型特征,要改变目前主流媒体传播平台功能不强、业态单一、用户友好度不够、体验感不强及下载率、日活率不高的窘况。目前许多内容的传播依靠并受制于第三方商业平台,主导权不足、触达率不高。传播平台的变革应向下沉浸、横向整合、向上连接,做大做强传播矩阵,把新闻宣传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健全“新闻+政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的生态模式。为用户创造价值,提高民众亲和力;为运营创造价值,增强造血能力。三是加快终端变革。现在,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民众大规模向移动端转移,老年人对微短剧等新业态的使用加快普及,传统的报刊、收音机和电视大屏等终端的使用率日益下降。要适应用户迁移趋势,加快把主阵地接入智能终端等新型终端,让传播系统融入智能系统,强化用户交互和服务功效。
(三)加快推进全媒体系统数智化变革
不同代际的媒体有不同的内驱力,传统媒体靠内容驱动,网络媒体靠数据驱动,智能媒体依靠人工智能驱动。人工智能已成为媒体发展的主要变量。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中旬,我国完成备案并上线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有近200个,注册用户超6亿,进入加快普及阶段,这对主流媒体变革提出了迫切要求。当前,主流媒体正在同时进行三重进化,即走向融合媒体、数字媒体、智能媒体,而且这三个进化已重叠,因此要以智能媒体为目标校准融合化、数字化方向,融合化、数字化严重滞后的主流媒体要换道追赶,加大对智能化建设的投入,直奔智能媒体。主流媒体的数智化变革需要夯实三个方面的基础:一是加快推进媒体内容资源和用户资源的数据化,这方面大多数省以下媒体严重滞后;二是建立健全可信任、可自主接入、安全可控数据聚集和交易市场,强化主流媒体的数据驱动,探索数据变现商业模式,这一进程刚启动探索;三是打造主流媒体人工智能数据、算法、算力集约服务平台,提升主流媒体算力设施的供给能力,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的媒体算力体系,提升主流媒体智能算力的占比,这个进程尚未开始。
(四)推进主流媒体产业运营模式变革
在市场经济和媒体市场竞争条件下,任何媒体都需要有力的经济支撑和具有竞争力的经营造血能力。主流媒体是国家事业的组成部分,天然需要面向读者、听众、观众,需要在参与传播市场的竞争中赢得用户。脱离市场的“主流媒体”不可能成为主流媒体,要解决主流媒体发展问题,取道财政供养无异于缘木求鱼。导向是媒体的灵魂,经济是媒体的血液,经营造血能力是媒体发展的综合指标。近年来,由于融合发展滞后、产业模式陈旧,主流媒体机构经营造血能力严重不足,尽管拥有政策优势,但在用户服务和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大多数机构经济困顿并引发负面连锁反应。因此,必须加快主流媒体产业运营模式的变革。一是重构主流媒体经营资源配置。在传统媒体主导阶段,媒体实行专营,主流媒体开展以广告为主的产业运营,构建了内容制作投入、广告运营支撑的模式,得到快速发展壮大。进入网络媒体时代,媒体形态发生巨变,民营资本纷纷涌入互联网,自媒体蓬勃生长,媒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用户市场争夺战硝烟弥漫,随着用户的流失,主流媒体原有的广告经营模式陷入困境,造血不足,运行困难,人才流失。内容制作和购买能力也日益不足,综合竞争力迭降。因此主流媒体应站在政治高度,配置新的经营资源,包括政务服务资源和党政部门社会化宣推项目,在政务服务中聚集用户,在政府购买服务中增加营收,为增强经营造血能力提供资源保障。二是深化经营业务生态布局。主流媒体要以互联网思维配置资源,既要提供新闻宣传与文娱的公共服务,也要积极开发数字广告、版权、付费内容、数据、咨询、文旅、媒体外包、电商等服务产业,以强大的公信力吸引用户,以广阔的用户资源促进生态式运营,加快构建摆脱经济困境的可持续模式,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经济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