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互联网的兴起,电子产品是高科技的产物:手机,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了。大家都觉得应该让孩子与时俱进的玩耍各种可玩的东西。在孩子眼里,玩是和世界沟通的最佳渠道。玩就是学,在玩中了解世界,熟悉物品,习得经验。
但有这么一组实验数据调查:
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从普通家庭挑选了100个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接触不到手机,一组对手机痴迷。
几年后的跟踪调查发现:不玩手机的孩子几乎全部考上大学,而痴迷手机的孩子只有2个考上大学。
很多人感慨:人生的差距,难道就被一部小小的手机无情拉开了吗?
无法否认的是,包括手机在内的电子设备,对孩子的伤害的确很大!
尤其是自制力差的孩子而言,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节奏,不帮助孩子把握好玩的度,非常容易让孩子陷入“网瘾”中去。
不单是电子产品,所有欲望的过度满足都应该防沉迷。这要求我们跟孩子从小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制定规矩的过程让孩子参与并发表他的意见,一旦行程规矩则严格执行。做好这些自然能防沉迷。
「苹果手机之父」乔布斯,生前却不让自己的三个孩子玩iPad和手机。
他说:「我们限制孩子们在家里使用智能产品。」
作为研发者,他深知智能产品对孩子的伤害。
可现在有0-5岁的儿童,智能手机的使用率就已经超过了80%!并且3岁起玩手机的就超过了30%!
让孩子过早、过多地接触电子产品,会大大损伤孩子大脑发育,影响认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预防孩子沉迷电子产品。重要的是家长的引导,让他们看一些健康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具的节目。时间上要严格约定并遵守,每天或每周多长时间。只有让孩子在父母能控制的年纪里都接触了各种产品,他们才会觉得这不过是平时用的东西,没什么好奇的,才不会长大一点偷偷摸摸的去网吧或其他地方,补偿式的沉醉在电子游戏里。
有一位妈妈跟我们分享到:我的女儿和儿子,在我家,一切东西孩子们都可以玩,而且都是我或爸爸尽量陪着玩。实际上是在孩子们想玩这个东西时也是孩子们对此物最有兴趣时,我们趁机把与此物相关的一切知识娓娓道来,比如刚玩ipad 时,我讲了ipad 的发明过程,它有什么用,用好了对人有啥好处,如果只玩上面的游戏又有啥坏处。然后安排时间和孩子们把上面好玩的游戏玩了个遍玩了个够。现在孩子们基本都上初中了,对游戏只保持了解的兴趣,基本不玩。
有时我觉得儿子学累了建议他玩会游戏,儿子竟然很不屑的说,游戏太幼稚了,没啥意思。还不如弹弹琴呢。所以我建议该玩时,把孩子玩的胃口灌饱的,该学时会好好学。事先和孩子商量好。不要在没有商量的情况下强行终止他感兴趣的事情,而后又在孩子的成哭闹下妥协。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尊重他们,他们会变得很懂事,而且有自己的想法。
好的父母用心关爱孩子、倾听孩子、指引孩子,而不是扔给孩子一部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