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溧水傅家边的青山秀水间,藏着一段延续多年的生态智慧——梅茶间作。2023年,这一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入选江苏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而由此孕育的傅家边梅香茶,正以“梅韵茶香”的天然馈赠,向世界讲述中国农业文明的深邃与匠心。
傅家边的茶园里,梅树与茶树相依相生,形成天然的微生态空间。梅树根系深扎土壤,固氮涵养水土;繁茂的枝桠为茶树遮挡烈日,过滤直射强光,漫射的柔光让茶叶缓慢积累氨基酸与芳香物质。梅树落花为肥,梅果熟透入土,天然腐殖质滋养茶树的每一寸根系。这方“梅下茶园”,以生态链的精密协作,成就了茶叶清甜鲜爽、梅香暗蕴的独特风味,更让每一片茶叶都饱含自然的纯净能量。
傅家边地处北纬31°黄金产茶带,坐拥丘陵缓坡与湖泊交织的湿润气候。春日的晨雾浸润茶树,夏夜的梅林清风带走燥热,秋冬的温差凝练茶质。这里的土壤富含矿物质与腐殖质,茶树根脉深植于千年农耕智慧守护的沃土,芽叶萌发时,便自带一份“碧螺春”基因的灵动——叶形卷曲如螺,银毫密布,冲泡时茶芽舒展如春水初生,汤色碧透如玉。
傅家边梅香茶的制作,承袭碧螺春传统工艺精髓,以“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的匠心雕琢品质:
明前嫩采:仅取清明前茶树顶端“一芽一叶”,芽尖含露,鲜嫩欲滴;
高温杀青:铁锅徒手翻炒,瞬间锁住梅香茶韵,激发明前茶的鲜活气息;
揉捻塑形:指尖轻拢慢捻,让茶叶卷曲成螺,银毫尽显;
文火慢焙:炭火徐徐烘托,褪去青涩,凝练出甘醇悠长的回味。
每一道工序都恪守古法,却又因梅茶共生生态的加持,让茶汤在碧螺春的鲜爽中,多了一缕清雅梅香,成为“可饮的农业文化遗产”。
傅家边梅香茶,不仅是舌尖的享受,更是对千年农耕智慧的致敬。梅茶间作系统被列入省级农业文化遗产,印证了其生态价值与文化传承的双重意义。这里的茶人相信,唯有敬畏自然、守护传统,才能让每一杯茶都承载土地的深情,传递文明的温度。
品傅家边梅香茶
饮一口春山梅韵,舌尖绽开江南的温柔;
捧一盏文化遗产,杯底沉淀千年的智慧。
以茶为媒,让世界看见中国农遗的生生不息。
傅家边梅香茶——源自农业遗产的匠心之选,自然与人文的完美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