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刚之后,节目又换了三位主持人,分别是黄健翔、涂磊、大卫。
很难想象,《非你莫属》这档节目至今仍在播出,最新一期节目更新时间是2025年3月。早在2017年,《非你莫属》就以610期节目获得了“播放最多期的电视求职真人秀”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如今八年过去,累计得有上千期了。
2025年3月24日21:20,天津卫视《非你莫属》迎来两位截然不同的求职者。(图/《非你莫属》)
虽然节目的热度早已不再,但在那个资讯不够发达、处处是信息差的年代,老板们的精英人设和神秘气质依然能被塑造出来。当年的《非你莫属》堪称火爆,根据央视索福瑞的周数据显示,《非你莫属》的收视率在2012 年保持在全国前三,最高曾达到全国第二,仅次于《非诚勿扰》。
在当年各种“攒劲”的电视综艺中杀出一条血路,无疑是地狱难度,而《非你莫属》能火,自然有其过人之处。参考同在2010年的热门综艺《非诚勿扰》就可以看出,刻意制造矛盾等手段在电视综艺的起步阶段是常见的套路,同时套上职场这个本就不平等的、在对抗中寻找机会的皮,在老板的质疑/羞辱和求职者的反击中制造冲突,确实也给节目带来了不少的黑红流量。
当年的《非诚勿扰》虽然主题是婚恋,但出圈的却是“想在宝马车里哭,不想在自行车上笑”。常见桥段是一位穿着不太得体的穷小子登上舞台,结果第一轮24盏灯全灭,或是一位精英男士上台,令台上的女嘉宾争得面红耳赤,然后乐嘉、孟非轮番登场控制局面——乐嘉对嘉宾进行AI般的精准扫描,进行一通人格分析,接着孟非调侃男女嘉宾缓和气氛,制造笑料,或者来个升华。
(图/《非诚勿扰》)
很明显,节目用来挑动观众神经的是两性之间地位和资源的不平等,比如制造“穷小子”“拜金女”的对立,以及某一类人群备受追捧的幻觉,而不是严肃的婚恋本身。所以同样“非”字当头的《非你莫属》,虽然是一档求职节目,却也充分挖掘了矛盾点,比如“名校毕业生怒怼老板”“海归求职者一问三不知”,节目惯用的“爆点”,和今天的爆款短剧并没有本质不同。
话说回来,陈欧和他的企业家朋友们当年制造的霸总人设和抓马剧情,现在拍出来依然有人会看,所以陈欧拍短剧简直是冥冥中注定的结局,堪称一个完美的callback。
其中最经典的是“法国海归晕倒事件”。在法国留学生郭杰自我介绍之后,张绍刚让老板团的文颐考考他的法语,两人虽一问一答,却不是正常沟通,此后多名老板就围绕着郭杰的语言、学历的真实性进行了漫长的拷问。最终当郭杰昏倒时,张绍刚扯着他的衣领,说出堪称总结《非你莫属》节目精髓的一句:“你是在表演吗?”
世界名画。(图/《非你莫属》)
这句话完美地在节目内外形成互文,而这一幕也成为当代中国电视综艺的经典。
这期节目虽然成功引爆了舆论,但也激起了广大毕业生尤其是留学生群体的不满。后续有观众指出,文颐的法语“十六个单词十五个语病”,这才让郭杰听不懂,而文颐本人在法国的履历也被认为是造假。
最终,文颐因此事微博道歉,而她所在的酷尊网也在一年后被收购。在那个舞台上,谁在表演,还很难说。
2012年5月,李开复在微博上发起“万人实名抵制《非你莫属》”的活动。在这个投票的表述里写道:“《非你莫属》节目boss高高在上,不懂法语装懂,贬低硕士为技校毕业生;主持人强势刻薄、缺乏基本尊重,骂求职者狂妄无知,言行不一,见晕不关怀称演戏。节目频频鄙视求职者,传递负面职场文化。数月网民留言百万,节目仍不认错道歉。建议大家抵制。请认真投票,说不看就不看。”有超过20万网友参与投票,其中191087名网友投票表示抵制《非你莫属》节目,超过参与人数的90%。
除了在制造矛盾上颇费心思,在求职者的选择上,也不难看出节目组对于流量的渴望。很明显,有些“求职者”并不是冲着求职来的,而是单纯为了“刷脸”增加曝光度,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著名网红“B哥”,以及后来的热门节目《奇葩说》的辩手杨奇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