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基础性保障

   日期:2025-07-27     作者: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www.lekcy.cn/mobile/news/2755.html
核心提示: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人才培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法治人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人才培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


坚持党管人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方向。法学教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导向性。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法学教育的全过程、各环节始终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大局,深刻体现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从根本上保证人才培养的政治本色不变质、发展方向不偏移。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教育的血脉。要系统传授学生法律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多重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法治信仰、坚守公平正义的职业追求、培养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深厚情怀,实现“德”与“法”的有机统一,锻造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品格。


着力发挥法学教育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法学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的重要基础,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明法笃行。其中,立德树人是统领,德法兼修是路径方法,明法笃行是实践要求。法学教育首要的职责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自觉认同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同时,必须使其深刻理解法律职业的神圣使命与社会责任,养成正直、诚信、公正、廉洁的品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着力提升学生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包括法律检索、文书写作、证据运用、辩论技巧、谈判调解、法律适用等,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指导实践的有力工具。


加强法学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职业教育中同时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的专业化教师,通常需持有教师资格证及行业技术职称,并能够将产业新技术融入教学)。健全政法实务部门与法学院校、法学研究机构之间的人才双向流动与协作机制。有计划地选聘具有深厚实务经验、理论表达能力优秀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立法工作者等进入高校,承担专题教学、案例研讨、实务指导等任务;鼓励并支持高校法学骨干教师赴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参与重大疑难案件论证或政策法规起草,积累鲜活经验反哺教学科研;聚焦长远发展,以法学类院校为核心,构建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师资梯队,夯实支撑教学科研的骨干教师队伍,科学配置由理论界名师与实务界人才共同组成的专、兼职教师结构,形成协同育人的整体合力。


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建设,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机制。在国际舞台上,具有涉外法律实务技能的专业人才,能为企业和公民在海外的权益提供保障;能有效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完善,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能为国家外交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应强调对国内法律体系的系统性掌握,确保其在国际法律实践中拥有稳固的立足点和深厚的专业底气。着力加强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领域的知识传授,重点培养学生精通国际法律规范、把握国际规则运作机理的能力。以实践为导向,广泛应用案例研析、法律诊所、模拟法庭、模拟国际商事仲裁、跨境法律实务模拟等实训手段,切实提升学生应对复杂国际法律争端、解决实际跨境法律问题的专业素养和实操技能。


综上所述,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必须持续锻造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治专门队伍,显著提升立法、执法、司法工作者的能力水平与履职效能;不断优化法律服务队伍结构,着力推动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调解等法律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其服务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不断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科学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法学教育、理论研究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宏伟目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性保障。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