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防预算达到1.81万亿,这样的巨额投入究竟是否值得呢?只需看看我们手中拥有的强大武器装备,就会明了其中的意义。
最近,俄方专家提出的“半小时决胜”论调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这听上去像是夸张的言辞,但其背后反映的却是中国导弹技术的实质性进步。东风快递系列导弹早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从可以覆盖全球的东风41到具有独特打击能力的东风26,更有让美军倍感棘手的超音速导弹,这一系列组合拳无疑让一些国家不敢轻易行动。
今年军费增长7.2%绝非无的放矢,放眼预算分配,就能看出重点的投入方式。面对网络战和太空战等新兴战场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争先恐后;无人机蜂群技术的发展同样需要保持领先地位。最近曝光的隐身无人机,其性能让许多外媒都感到惊叹,远超其预期。与此同时,传统的陆军和海军建设也在同步推进,福建舰刚刚形成作战能力,而新型的两栖战车也已投入到演习之中,这种全面协调的发展态势实属难能可贵。
令人安慰的是,军费的使用也保持了高度透明。当前,军事开支占GDP仅为1.3%,远低于美国,而人均军费仅相当于他们的十八分之一。在如今如此复杂的周边形势下,台海地区的绿营仍在活动频繁,南海某些国家则时常有所动作。解放军常态化的绕岛巡航,无疑是一种最直接的警示——一些国家闹得越欢,所承受的压力反而会愈加沉重。
简单来说,这1.81万亿的投入意味着我们的发展权益。没有东风41傲然屹立于发射井,亦没有无人机在海岸线上进行巡逻,我们又如何能与某些国家进行平等的对话?诚然,俄方专家的话或许有些夸张,但中国军力的迅速提升确实为国家带来了战略平衡,这正是百姓安乐入睡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