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事业关乎民生福祉,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在民生关切中解决急难愁盼。看病就医是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亟需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十四五”时期,各地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面向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从优化资源,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从推动分级诊疗,到推动公立医疗高质量发展,再到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有效化解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难题。截至2024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已达到109万所,超过90%的居民在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服务点。2024年,全国双向转诊的医疗人次数达到3600万,比2020年增加了46%,群众上下转诊更加便利。87%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5500多家医院建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推广到20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83%的三级公立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服务。互联网医院发展到3756所,2024年互联网医院诊疗人次达到1.3亿,极大方便了百姓看病就诊。
在重点聚焦中更加惠民利民。“一老一小”是两个重点人群,也是事关民生福祉的重点难点。“十四五”时期,各地各部门聚焦“一老一小”两个重点人群,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动健康老龄化、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从老年医学科的设立,到老年人绿色通道的设置,从儿科建设,到普惠托幼,各地各部门扎实抓好“一老一小”工作,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与实惠。截至2024年底,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达到6151家,占到综合医院总数的84.6%。在94.4%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置了老年人“绿色通道”。截至2024年底,儿科执业(助理)医师的数量达到24.39万人,每千名儿童床位数达到2.47张。2024年,全国托位数达到573.7万个,到2024年底,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1个。“十四五”时期,出生巨大儿的发生率实现了五连降,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肥胖率由5年前的10.4%下降到9.7%。
在疾病防控中保障人民健康。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十四五”时期,我国紧紧围绕防范化解重大疫情风险,推动实施惠民利民举措。从健康安全环境,到重点传染病防治,从疫苗补种,到传染病监测等,各地各部门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十四五”期间,全力做好灾后卫生防病工作,历次重大地震、洪涝灾害等均实现灾后无大疫。成功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全国结核病发病率、肝炎感染水平持续下降,艾滋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全国层面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重点寄生虫病发病水平也降至历史最低。优化调整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开展脊灰疫苗补种。传染病监测系统覆盖全国8.4万家医疗机构、2.8万家发热门诊和1041家哨点医院。监测渠道从发热门诊、哨点医院,拓展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病媒生物和城市污水监测站点等。(张若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