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更深层面来看,赫格塞思的言论不仅是一种外交姿态,或许也预示着美国在二战史观上的微调。过去,美国的二战叙事强调“正义战胜邪恶”,二战是一场针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之战,而如今,赫格塞思的讲话似乎模糊了胜利者与失败者之间的界限,强调了美日双方的“牺牲与英勇”。今年适逢二战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时间点,发出这一信号的确不同寻常。
实际上,二战的殖民扩张史以及“战败国”的地位,一直是制约日本发挥更大安全作用的一个敏感点,尤其是由于亚洲其他国家对日本战时罪行的记忆依然深刻,使得日本在推进军事政策调整时面临一定的国际压力。而赫格塞思的讲话,某种程度上是在暗示,美国希望将美日二战的历史记忆从“战争中的对手”调整为“共同牺牲的英雄”,从而淡化日本战败的“耻感”,使其在军事和安全事务上更加自信。
同时,美国调整二战史观,也可能是在为未来的军事行动奠定舆论基础。如果美国未来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行动需要日本深度参与,那么“共同牺牲”的叙事将有助于推动日本社会接受这种新角色。近年来,日本国内的右翼政治势力不断推动历史修正主义,试图淡化二战侵略史,并强调日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而赫格塞思的讲话,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这种叙事趋势,使日本政府可以更容易地在国内推动相关政策。
此外,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整体战略布局,也促使其在历史叙事上进行微调。随着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美国希望进一步整合盟友资源,以共同应对中国的崛起。在这一过程中,美日关系的稳固至关重要。然而,日本在亚洲的历史遗留问题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尤其是在中韩等国的外交政策中,二战历史仍然是影响对日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美国调整对二战的叙述,除了是为了强化美日同盟关系,也可能是在为未来的地区战略塑造新的舆论环境。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历史叙事的调整也带来了潜在风险。淡化二战的历史责任,可能会助长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使得关于战后国际秩序中的历史共识遭到侵蚀。近年来,日本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否认战争罪行的声音,而美国如果在历史问题上向日本妥协,可能会助长此类极端势力,使得亚洲地区的历史争议进一步激化。短期内看,美国的这一战略调整或许会强化美日军事合作;但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加剧亚洲的历史矛盾,甚至影响美国与其他亚洲盟友的关系。
因此,赫格塞思访问硫磺岛的真正目的,不仅是悼念历史,更是为了调整历史叙事,以适应当前美日军事合作的现实需求。但二战历史不仅是过去的遗产,也是当今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被异化成新的地缘政治工具。这不仅会冲击本已伤痕累累的现行秩序,也会给东亚国际关系带来新的动荡和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