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当下,2025年6月底,上海临港的房子或已值得入手,因为历经了从2022年至今三年的价格向价值回归之后,“重灾区”临港再下行的空间其实已经非常有限。
上海临港,曾因为其世界级规划&上海未来发展的嘱托重地而高调进入视野,“房价先行”的惯例也在此重演,一度新房价值达到六七万,只是当潮水退却之后,临港“兑现发展还早”遇到了宏观经济大环境的下行周期,所以遭遇了长达3年的价格下行,如今新房不足4万,二手房更是2万遍野。
但时至今日,临港或已到了买入点:一方面是价格与价值开始并拢,“2万的二手房”再下行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部分自媒体关于临港房价环沪化的论调缺乏事实依据;另一方面,虽然临港房价跌了3年,但临港的发展在过去3年并未停歇,包括特斯拉、市域线等或产业或配套的推进虽然艰难但还是在一个个地兑现着。
曾经,6万买入临港的如今当然损失惨重,但今天“3年之后3万(单价)”再入市,至少已经给自己垒起了够高的安全垫。如果这个价格还在过分惊恐,那就不是对临港房价的不信任,而是对上海发展临港的决心质疑,那么不管什么价格都没有必要买入(临港)了,趁早换个区域购房。
最后提个建议:曾经在临港房价高峰期,出于各盘营销需要而对其中地块的锱铢必较,如今看来可以稍安勿躁,因为临港的发展、产业、配套都是雨露均沾的,无非是更近更远更便捷与否的差别,今天买临港是买整个区域未来,所以大可按照性价比去选择,毕竟买房搏普涨的大周期过去了,而临港的发展完善本身是个长周期的过程,较真103或105(地块)的意义反而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