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值得关注的是,这两款PC搭载的麒麟X90处理器采用的“泰山V3”架构仍基于ARM指令集。
自2019年起,ARM多次以“遵守出口管制”为由,停止向中国企业授权最新架构及高端IP。ARM虽然是日本软银的子公司,其总部位于英国,但技术体系中包含大量美国“成分”,ARM开发的高性能CPU架构被美国认定为“源自美国技术”。
2022年,ARM拒绝向包括华为、阿里巴巴等多家中国企业出售其先进的CPU芯片设计IP——Neoverse V1和V2系列。在芯片设计上依赖ARM的中国企业面临性能落后、研发受阻等问题,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美国通过“硅围栏”策略,将ARM技术纳入出口管制清单,形成从芯片架构授权、EDA软件到先进制程代工的全链条封锁。
在此背景下,华为等企业加大力度推动鸿蒙与RISC-V开源架构的协同发展,从硬件底层架构到软件应用生态的系统性重构。通过鸿蒙分布式系统与RISC-V开源芯片的深度耦合,构建起“中国芯+中国系统”自主生态。
与目前桌面端Windows、MacOS,移动端安卓、iOS四款占主导性地位的操作系统相比,鸿蒙系统的优点在于其以分布式技术为核心,通过软总线、数据管理和任务调度技术,实现跨设备资源共享,形成有机协同的智能网络。
其微内核设计仅保留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等基础功能模块,将其他服务运行于“用户态”,漏洞攻击面大幅缩小,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鸿蒙已覆盖手机、平板、PC、汽车等场景设备,生态设备超10亿台。华为官方数据显示,鸿蒙注册开发者数量达720万,上架应用及元服务超2万个;PC端已完成50款专属应用与1000余个融合应用适配,年底预计支持超2000个应用,覆盖办公、设计等核心场景。
与ARM相比,RISC-V架构最大的优势在于开源、简洁和可扩展性。与传统的闭源芯片架构(如X86、ARM)不同,RISC-V指令集完全开源且无版权限制,任何企业和开发者都可以免费使用、修改和扩展并商业化,大大降低了芯片研发的门槛和成本。
企业无须支付高额的授权费用,便可根据自身需求自主设计处理器,实现芯片的定制化开发。中国在RISC-V国际基金会25个高级会员中占据12席,其中就有华为和阿里巴巴。2018年成立的中国RISC-V产业联盟成员企业超400家,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应用全链条。
在技术层面,RISC-V采用精简指令集,基础指令仅40余条,其模块化扩展特性如向量计算、安全指令模块等能满足多元场景需求,在低功耗设备、AI计算、工业控制等场景展现适配优势。
阿里巴巴推出的玄铁处理器已授权300余家企业,出货量超40亿颗,成为RISC-V领域核心IP,其中玄铁C930已进入服务器市场试点。中科蓝讯基于RISC-V设计的无线音频芯片出货超3亿颗,占全球中高端TWS耳机芯片市场的22%。数据显示,2024年出自中国企业的出货量突破80亿颗,产品覆盖物联网、汽车电子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