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嘉轩一辈子风风雨雨,是白鹿原的脊梁骨,他遇事从不急吼吼的。
比如,想换那块“风水宝地”,他憋着劲儿,一点点谋划,一年年等,硬是等到了机会,也没坏了名声。
再看朱先生,那是白鹿原的定盘星,多大的风浪来了,他往那一坐,慢慢琢磨,稳稳出手。
生活中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事业、家庭、身体,哪头都沉甸甸的。谁没遇到过火烧眉毛、恨不得立刻拍板定案的事儿?老板催、家里急、自己心里也跟猫抓似的。
可《白鹿原》这几代人的故事,像面镜子照着我们:越是这种时候,越得往下沉一沉,把心里那点慌劲儿摁住了。
急急慌慌办的事,就像没夯实地基的墙,看着快,风一吹就晃悠。
鹿子霖够精明吧?可他那点算计,多少回坏就坏在“急”字上,总想着一步登天,火中取栗,结果反倒把自己绕进去了。
人到中年,就该明白,熬一锅好汤,得用文火;解一个死疙瘩,得耐着性子。
事来了,先别急着跳脚、埋怨或者拍脑袋。深吸口气,把事情在脑子里多转几圈,掂量掂量轻重缓急,想想有没有别的道儿。
有时,睡一觉起来,想法就变了;缓两天再看,路就清了。这“谋”的过程,本身就是解法的一部分。
所以下次再被事儿顶到肺管子,心里发毛的时候,想想白鹿原,想想那句话:“办法都是人谋出来的”。
把那股子急慌劲儿压下去,稳稳当当地琢磨。
人生这后半程,拼的往往不是谁冲得快,而是谁站得稳、想得透、沉得住。别让草率的决定,绊了自己后半辈子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