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元初
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督修建此路
街上有座真武庙
北宋朝廷在真武庙设立“望祭海神”制度
表面上是对浩瀚海洋力量的敬畏
实则暗藏深远的经济雄心

真武庙(图源:海丝泉州文旅之声)
当时的泉州港已崛起为东方大港
朝廷通过官方祭祀
将海洋贸易纳入礼制体系
让妈祖信仰与商业利益精妙共生
这种将民间信仰与
国家经济战略深度融合的智慧
历经千年岁月洗礼
至今仍流淌在闽南文化的血脉之中

泉州市舶司遗址中发现的驳岸、石阶等遗迹,可能是用来运送货物进入市舶司检阅的码头。(资料图片)
元至治二年(1322年)
法石港江口码头设立“扣税口”
专门征收海舶税
商船往来如织,税银源源不断
这一举措不仅是泉州港在元代
作为海上贸易枢纽繁荣的有力见证
更稳固了大元帝国
在世界贸易版图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