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缓和实则设限?印度对中国恢复签证变“高门槛”,把自大演绎到极致

   日期:2025-08-05     作者: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www.lekcy.cn/mobile/news/3753.html
核心提示:表面缓和实则设限?印度对中国恢复签证变“高门槛”,把自大演绎到极致。2025年7月24日,印度恢复了对中国游客的旅游签证,这本

表面缓和实则设限?印度对中国恢复签证变“高门槛”,把自大演绎到极致。

2025年7月24日,印度恢复了对中国游客的旅游签证,这本该是中印关系缓和的积极信号,但实际情况却耐人寻味。申请签证的中国游客不仅需要提供连续六个月、至少10万元余额的银行流水证明,还需签署一份经济状况承诺书,确保自己有能力承担在印度的费用。相比疫情前的签证政策,这些条件显然更加苛刻。更复杂的是,申请人还必须亲自前往北京、上海或广州的指定地点递交材料,而签证是否通过,最终仍由印度单方面决定。这一系列操作让人感到,印度似乎“生怕中国人赖着不走”,其自大心态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图片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签证恢复仅限于旅游签证,其他领域的限制依然存在。中国留学生的签证问题尚未解决,中印直航航班也未完全恢复,而针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审查规则仍然严苛。印度的这一选择性开放政策背后,既有对中国游客潜在经济价值的考虑,也有其对中方不信任的深层心理。这种矛盾心态,折射出中印关系的复杂现状。

图片

事实上,中印关系长期以来都受到历史遗留问题的困扰。1962年的边界战争至今影响深远,而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更是让两国关系雪上加霜。尽管近年来双方高层多次会晤,试图通过对话缓解紧张局势,但边境问题的解决仍然遥遥无期。这种政治上的对立,直接影响了双方在经济和人员交流领域的合作。

然而,经济数据却显示出两国间的强大互补性。2022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超过1350亿美元,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印度对中国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进口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而出口则以原材料为主。尽管印度国内部分智库呼吁政府放宽对中资企业的限制,以吸引更多投资,但印度政府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顾虑,使得这一建议迟迟难以落实。

图片

与此同时,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策略也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矛盾。作为“四方安全对话”(QUAD)成员之一,印度试图在中美竞争中寻求平衡,既希望获得美国的支持,又不愿完全疏远中国。然而,美国近期对华态度的缓和,也迫使印度重新审视其对华政策。尽管印度外长苏杰生和防长辛格最近时隔五年访华,释放出一定的缓和信号,但实际政策上的行动却显得迟疑而保守。

图片

总体来看,印度恢复对中国游客的签证政策,虽然表面上是缓和中印关系的举措,但背后更多的是象征意义。中印关系的改善,需要双方拿出更多的诚意和实际行动,而不仅仅停留在外交辞令上。未来,两国能否在边境问题、经济合作和人员交流上取得突破,将决定中印关系的走向。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