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加坡记者:潘展乐成就比马尔尚更伟大,但没得到巨星待遇

   日期:2025-08-06     作者: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www.lekcy.cn/mobile/news/3940.html
核心提示:西方媒体的“双标”:中国游泳健将潘展乐与于子迪的遭遇近年来,中国游泳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却遭遇西方媒体的“双标”

西方媒体的“双标”:中国游泳健将潘展乐与于子迪的遭遇

近年来,中国游泳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却遭遇西方媒体的“双标”对待,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新加坡《海峡时报》近期的一篇报道,就深刻揭示了这一问题,并引发了中国网友的强烈共鸣。

报道聚焦两位中国游泳运动员的遭遇:一位是打破世界纪录的潘展乐,一位是年仅12岁的天才新秀于子迪。潘展乐在男子100米自由泳项目中以46秒40的惊人成绩打破世界纪录,这一成绩远超澳大利亚名将查尔默斯等劲敌,堪称国际泳坛的里程碑事件,其意义甚至可以比肩博尔特创造百米世界纪录。然而,国际媒体却并未给予其应有的关注,反而对其成绩的合理性提出质疑,与欧美运动员的“人类极限突破”式报道形成了鲜明对比。加拿大麦金托什女子400米混合泳世界纪录领先其他选手近10秒,法国马尔尚、美国沃尔什等欧美选手创造的惊人成绩,都被媒体冠以“人类极限突破”的赞誉,却从未受到类似的质疑。

更令人遗憾的是,12岁的于子迪,尽管在国内赛事中展现出足以媲美巴黎奥运会的实力,却因年龄问题多次遭到外媒,特别是美国《游泳世界》的质疑,并发表多篇不合适的文章。

《海峡时报》主笔记者指出,潘展乐的成就远超许多欧美明星运动员,例如法国名将马尔尚,但他却并未获得相应的“巨星”待遇。100米自由泳是游泳项目中的王牌项目,欧美运动员往往受到团队的精心营销和保护,而中国运动员却缺乏相应的媒体支持和舆论保护,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不公正的指控。

这种“双标”现象并非偶然。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在塑造本国游泳明星的正面形象上投入巨大,通过大量的人物故事报道,强化公众信任。相比之下,中国运动员因媒体发声不足,缺乏足够的“巨星”排面,更容易成为“有罪推论”的受害者。这并非个例,早在叶诗文时期,中国运动员就因卓越表现而遭受过不实指控。

《海峡时报》指出,西方掌握着国际舆论的主导权,他们将质疑集中于中国选手,而对本土选手则给予“免检特权”。 这一现象引发了中国网友的强烈不满:“咱们媒体人需要强大起来,沉默不是金,而是默许和懦弱。”“我们的媒体人攻击自己人的水平不差,但面对国外媒体的攻击却缺乏有力反击。” 一些网友还举例说明了欧美媒体的双重标准,例如美国选手胡斯克临时退赛,如果换成中国运动员,西方媒体的报道将铺天盖地。

面对这种被动局面,网友们建议中国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例如在争取奥运会举办权时,提出增加奥委会中国人员数量、国际反兴奋剂机构中国人员数量和奥委会中国裁判员数量等条件,并争取每年举办奥委会最赚钱的体育单项赛事。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被动局面,维护中国运动员的权益,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

"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