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法图麦的一条官宣恋情的动态迅速登上热搜。评论区沸腾了,有人疑惑:这姑娘没拿过大奖,也没演过什么火爆剧,怎么恋爱一宣布,全网都炸了?
说到底,这个话题得从她的父母聊起。
法图麦的爸爸是李咏——那个穿花衬衫、比“6 1”手势就能让全国观众捧腹的主持人;她的妈妈是哈文,春晚的导演、《幸运52》的制片人。当年这对夫妻在央视堪称黄金搭档。父母的光环给了法图麦一出生就被聚光灯照亮的命运,哪怕她才23岁,谈个恋爱都注定引起大家的关注。
然而,比“星二代”标签更让人感动的,是她名字背后的故事。
“法图麦”这个名字,是李咏亲自为她取的。为了尊重妻子哈文的回族传统,李咏选了这个在伊斯兰文化中寓意“真主的女儿”和“德行完美的女性”的名字。光是这个寓意,就能感受到他对妻女的深情厚意。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给女儿命名充满深情的男人,年轻时追求哈文的时候,还是个喜欢“耍小聪明”的毛头小子。
1987年,在中传播音系的教室里,李咏第一次见到哈文,便情不自禁地多看了几眼。那时他们只是点头之交,直到一次班级活动,李咏拿出画笔,快速地勾勒出哈文的侧脸——画中的哈文眼睛弯弯,连嘴角的小痣都没忘记。凭借这手绝活和那份年轻时的炽热,他把“同班同学”变成了“生命伴侣”。
1991年,李咏进入央视,从幕后记者做起,逐步成为编导,哈文则继续深造。在那些异地恋的岁月里,两人通过书信和传呼机维持着感情。直到李咏在工作中稳定下来,他们才结婚。没有奢华婚礼,甚至连婚房都是租的,但哈文说:“跟他在一起,挤在租的房子里也觉得幸福。”
接下来的故事,几乎全国观众都看在眼里。1998年,李咏开始主持《幸运52》,导演哈文一眼相中这个看似不拘一格、却有些痞气的李咏。李咏本不愿露脸,觉得“幕后工作才踏实”,没想到一上镜就成了“国民主持人”。
那几年,李咏在台前幽默风趣,哈文则在幕后运筹帷幄。无论是《非常6 1》中的金蛋环节,还是《咏乐汇》里的访谈提纲,都是哈文精心策划,李咏和她一同打磨。这对夫妻不仅是伴侣、同事,更是彼此最默契的战友。
直到2002年,法图麦出生。这对坚持丁克十年的夫妻,才真正体会到“软肋”的感觉。
李咏提起女儿时,眼睛里总是闪着光。他曾说,最怕的就是“女儿长大”,甚至开玩笑列了三条“女婿标准”:“第一,得健康,能陪她走一辈子;第二,得聪明,懂她的小心思;第三,最重要的,得像我爱哈文那样爱她。”
那时大家都以为,李咏这个把女儿宠成公主的爸爸,会看着她顺利考上大学,谈个恋爱,嫁个好人,到时候在婚礼上,红着眼把女儿的手交到另一个人手里。
然而,命运并未按照剧本发展。2017年,李咏在工作中突然晕倒,确诊为喉癌晚期。他和哈文低调前往美国治疗,却被网友拍到时,遭到铺天盖地的批评:“赚够了钱就移民,真让人失望。”
直到2018年10月25日,哈文的“永失所爱”让全国人民得知,那个总是在镜头前笑的男人,已经悄悄地离开了。
那年,法图麦才16岁,刚上高中。她没能等到爸爸见证她的毕业典礼,也没能让爸爸亲眼看到,自己后来成为了一个会弹钢琴、跳芭蕾、写小说,甚至能说几门外语的姑娘。
去年,法图麦从哥伦比亚大学提前毕业,签约经纪公司时,很多人以为她会“靠爸爸吃红利”。然而,她却选择低调发展:这两年,她没有接综艺,也没有参与大制作,而是专注于小剧场练习演技,甚至将自己拍公益短片赚来的钱全捐给了扶贫基金会。
如今,她公开了恋情,照片中的男生戴着名表,看她的眼神温柔得让人心动。有人扒出了这个男生的背景——他也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会拉小提琴,家境和法图麦相当,简直是“门当户对”。
看到这张照片,突然想起李咏曾列出的“女婿标准”。健康、聪明、满眼都是爱,这个男生似乎都符合。如果李咏还在,估计会悄悄地打量这个男生几遍,嘴上说着“不合格”,心里却早已开始琢磨要给女儿准备什么嫁妆了。
有些人说,法图麦活在父母的光环下,恋情都被过度关注,太不自由。可是换个角度想,父母的光环真的只是光环吗?是李咏教她要“做自己”,是哈文带她学会了“稳得住”,更重要的是,他们教会了她“就算全世界质疑,家人永远是她的后盾”。
23岁谈恋爱,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至于她未来是像父母那样从校园走到白头,还是先专注事业再谈感情,都是她的选择。
正如李咏曾说过的:“孩子的人生,应该由她自己来画句号。”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放下对“星二代”的偏见,祝福这个在爱中成长的姑娘,能像她的名字一样,成为“德行完美”的自己。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李咏,会给女儿的男朋友打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