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鱼第一年是雄性 在海洋里变为雌性,中孟高校携手揭开鲥鱼性逆转之谜

   日期:2025-03-07    作者:5gxbj 移动:http://www.lekcy.cn/mobile/quote/1210.html

北京时间2月27日,孟加拉国贾格纳特大学与中国上海海洋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在达卡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孟加拉国国鱼——鲥鱼(Tenualosa ilisha)研究领域取得三项突破性成果,这标志着中孟两国在鲥鱼生物学特性、资源保护及可持续管理方面的研究迈上了新台阶。

此次发布会特别介绍了三位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的孟加拉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分别聚焦于鲥鱼性别逆转机制、全基因组测序及群体基因组学,为鲥鱼的繁殖管理、遗传特性解析及资源保护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鲥鱼性逆转现象首次揭示

鲥鱼,作为孟加拉国的国宝物种,不仅是该国渔业经济的支柱,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与此同时,鲥鱼作为最接近中国鲥鱼(T. reevesii)的物种,承载着中孟两国在水产养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共同愿景。此次研究成果的发布,不仅为鲥鱼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全球海洋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树立了典范。

图片孟加拉国沿海居民捕捞的鲥鱼

研究团队通过对帕德玛河、梅克纳河和孟加拉湾六个地区收集的203条鲥鱼样本进行分析,首次发现其中7条样本的生殖组织中同时存在精子和卵子,证实了鲥鱼的性逆转现象。

研究表明,鲥鱼在生命的第一年以雄性身份繁殖,随后迁往海洋觅食,并在海洋中逐渐转变为雌性,第二年返回河流繁殖。这一发现为理解鲥鱼的完整生命周期、繁殖策略及性转变机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全基因组测序揭示鲥鱼独特特性

研究团队还完成了鲥鱼的全基因组测序,其完整性和质量超过了此前来自印度和孟加拉国的相关数据。研究人员通过对14条鲥鱼的九种不同组织进行RNA测序,进一步揭示了鲥鱼独特油性质地和浓郁风味背后的遗传机制。

同时,研究结果表明,孟加拉国的鲥鱼属于单一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对其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研究团队警告,如果这一种群面临气候或污染相关的灾难,可能会完全灭绝。因此,建立综合管理系统并开展大规模的公众意识活动,已成为保护鲥鱼的迫切需求。

图片孟加拉国民众在梅克纳河捕鲥鱼。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常务副院长黄旭雄在发布会上表示:“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我们对鲥鱼生物学特性的理解,也为全球水产养殖和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支撑。而对于鲥鱼资源,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研究层面,更需要在后续实现对孟加拉鲥鱼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孟加拉国渔业经济发展,这也是我们持续推进合作的重要目标。”

中孟科研合作助力可持续发展

自2016年以来,上海海洋大学与贾格纳特大学在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保护及海洋生态监测等领域开展了深入合作。2019年两校签署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此次研究成果的取得,正是两校长期合作的结晶。

图片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的三位博士

有意义的是,此次新闻发布会介绍科研成果的三位博士均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李晨虹教授分子系统与生态实验室。“这项研究是近10年努力的结果,是三届孟加拉国留学生的传承,忘不了无数个在孟加拉湾野外辛苦工作的日夜和在上海海洋大学实验室苦干的夜晚。”李晨虹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成果为鲥鱼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希望两校教育合作能结出更多丰硕的成果。”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