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也断了?钻石库存压146亿后,洋巨头企图拍卖回本,惨遭拒绝

   日期:2025-03-20    作者:10siq 移动:http://www.lekcy.cn/mobile/quote/1402.html

钻石行业的“老大哥”戴比尔斯(De Beers)如今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截至2024年底,这家曾垄断全球钻石市场三分之一的巨头,库存积压高达20亿美元(约合146亿人民币),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为缓解压力,其母公司被迫将原钻销售转向拍卖模式,仅限50家认证经销商竞价。

但尴尬的是,连这些“顶级客户”也不再买账——他们拒绝按戴比尔斯设定的高价付款,市场信任危机一触即发。

图片

戴比尔斯的困境绝非偶然。过去两年,天然钻石批发价暴跌50%,抛光钻石价格缩水35%,甚至逼近生产成本线。首席执行官阿尔·库克坦言,公司已下调2025-2026年产量预测,试图通过减产保价。

但这剂“止痛药”效果有限:2024年全年亏损2500万美元,较2023年利润骤降65%。更讽刺的是,正当戴比尔斯为清库存焦头烂额时,一场由中国科技驱动的行业革新,正彻底颠覆西方百年构建的“稀缺神话”。

“钻石恒久远”的广告词曾让天然钻石身价倍增,但中国实验室里诞生的培育钻石,用一模一样的物理化学属性、更低成本、更环保的生产方式,撕开了这道溢价壁垒。

图片

早在2018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已将天然钻石与培育钻石均归类为真钻,而中国河南柘城——这座被称为“钻石之都”的小城,凭借400万克拉的年产能,悄然成为全球培育钻石的重要基地。

当地新锐品牌柘光钻石的迅速成长,也是缩影之一。据内部资料,上线首月,其官网专属顾问的咨询总量破千,淘宝、双双突破百万数字,全平台关注量已超40万人次。

据官网专属顾问进一步透露,近期他们还意外收获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多个国家钻石商的采购意愿。

相较于天然钻石每克拉高达十万的价格,高品质的培育钻每克拉大约只在8000元左右,因此备受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青睐。

在上海某互联网公司任职的李姓高管,最近在柘光淘宝店为未婚妻一比一同款复刻了大牌的9克拉钻戒,旨在满足她对“鸽子蛋”式样的喜爱。

李先生表示,他之所以选择柘光,是因为该品牌以VVS净度、D级色泽、3EX切工的品质作为底线标准支持IGI权威认证与深度定制,“尽管这款大克拉几万块,但懂行朋友说,同等品质在天然钻石基本是数百万才拿得下来,这么看,性价比确实好。”

图片

反观戴比尔斯,其挽救措施却显得力不从心:在美国和中国砸2000万美元重推“永恒”广告,市场反响平平;关闭裸钻业务、聚焦印度婚庆市场,反而暴露战略收缩的窘迫。

母公司英美资源集团急于抛售钻石业务,却因行业低迷导致买家犹豫——海湾主权基金和奢侈品巨头的收购谈判至今未果。

戴比尔斯的颓势折射出全球钻石市场的深层变革。培育钻石产量6年激增10倍,2023年全球矿探预算萎缩至2007年的20%,天然钻石的稀缺性叙事已然崩塌。

而中国培育钻石产能预计2025年可能达4000万克拉,占据全球半壁江山。这场较量不仅是价格战,更是科技实力对资源垄断的降维打击。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