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不到一个月就加印,这本书是怎么做到的?

   日期:2025-04-01     作者:liuyulongsky       评论:0    移动:http://www.lekcy.cn/mobile/news/1696.html
核心提示:2024年,近90%的新书上市半年销量不到1000册,只有不到3.5%的新书半年销量超过5000册。这么一看,凄风苦雨都不如编辑们的心冷了
2024年,近90%的新书上市半年销量不到1000册,只有不到3.5%的新书半年销量超过5000册。
这么一看,凄风苦雨都不如编辑们的心冷了。
然而,还是有一本书突破重围,在出版一个月之内就实现了加印,不禁让我们颇为惊喜。这本书就是奥地利作家赫尔曼·布洛赫的《维吉尔之死》。
(据编辑透露,目前《维吉尔之死》已经实现了两次加印!)
加印已属不易,而《维吉尔之死》的体量着实不小,阅读难度则更大。因此,依然有不少读者愿意打开这样一部难书,面对这些在这个“疲惫”的时代中有些沉重的主题,让我们非常惊讶和感动。

图片
摄影 桃知君


“只要有一个人被感动,

作品就是有意义的”


《维吉尔之死》自预告以来就颇受读者关注。正式出版前,每隔几个月就有读者在我们能看到的各种平台上“催稿”。催了这么多年,终于迎来第一个简体中文译本,但即便如此,在这本书真正出版的时候,我们还是有点忐忑——背负了这么多读者的期待,我们想为读者们带来一个尽善尽美的结果。
另一方面,虽然有朋友称2024年是布洛赫的出版大年,但他对于很多读者来说,还是一位相对陌生的作家。除此以外,布洛赫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哲学家、伦理学家,他的作品中蕴含着大量的哲学思考,主题也相当难啃。虽然情节简洁明了,但布洛赫在《维吉尔之死》中将现实与梦境融为一体,语言复杂多义,回环曲折,更不必说书中还蕴含作者对爱与美、死与生、文学与时代之间关系的庞杂思考,可谓是“剪不断,理还乱”。
面对这样的心境,我们不由得感到有点不安。因此,收到加印消息的那一刻,我们感到由衷的欣喜和感动。

图片

《维吉尔之死》出版后,便登上了不少榜单的当月推荐,如11月的“腾讯好书”文学翻译榜、《文学报》好书榜、豆瓣一周新书精选、《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月度好书、《新京报书评周刊》十月书选等等。年底,又入选《中华读书报》、《新京报书评周刊》、凤凰网读书、搜狐文化等的媒体年度推荐。
而在此期间,我们也受到了很多读者和学者对此书的好评。
非常感谢各位读者和媒体的厚爱!


不情愿的诗人与难以割舍的责任


1937年,赫尔曼·布洛赫开始创作这部他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作品;次年,德奥合并之后,他便被捕入狱。尽管后来侥幸出狱,但死亡的威胁始终悬于头顶。1937年7月,布洛赫逃离维也纳,经英国前往美国,开始了直至生命终点的流亡生涯。1945年,《维吉尔之死》在改过五稿之后,于纳粹投降次月出版。

图片
晚年的赫尔曼·布洛赫

滔天洪水已至,这实在不是一个诗与文学的好时代。布洛赫清晰地意识到,文学在暴力面前是如此无力,一首诗也无法阻止旧世界的崩塌。然而,布洛赫之所以被称为“不情愿的诗人”,正是因为即便如此,他也无法摆脱身为诗人的责任。在这样的环境下,布洛赫仍然试图寻找一条适合自己也适合他人的重生之路——他想寻求价值的重建,以使人类能立足于时代与社会,也想在文学作品中阐释与重新承担起文字的责任。因此,他将目光投向了两千多年前的维吉尔。
正如《维吉尔之死》的译者梁锡江在译后记中所言:“公元前1世纪与他(布洛赫)所处的时代有很多相似之处:历史与个人的命运都为内战、独裁以及古老宗教形式的衰落所左右。”面对“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不情愿的’”的困境,维吉尔的选择为布洛赫开辟了一种想象。

图片
1938年3月12日,德国入侵奥地利

《维吉尔之死》用诗性的语言呈现了诗人维吉尔临终前的经历与思想——尘世与思想间不可逾越的鸿沟、生存世界的险恶与痛苦、艺术与文学于现实的价值……平静的身体之下,是剧烈震荡的思考。
在面对港口和城市中的人群时,维吉尔终于意识到人在苦难面前的无力。而作为一个描述世界的旁观者,他曾经视而不见,现在也无能为力。而在第二章中,三个醉酒之人的谩骂更是让其意识到“美”的形式背后的意义的缺失,自己过往的生活也是一种无爱的、无根的、空虚的存在,“他无力施加实际的救助,无力做出爱的实际行动,他无动于衷地旁观人类的苦难,只顺从于污秽而僵滞的记忆,顺从于那污秽而美丽的图景,旁观着可怖的进程”。而对于此,惭愧的诗人唯有一种解决之道:焚毁《埃涅阿斯纪》。
乱世之中,文学艺术的价值到底在何处?
诗人焚毁作品的决定成为布洛赫创作的灵感来源。而无论是维吉尔的决定,还是布洛赫的作品本身,世界与个人、永恒与刹那、绝望与希望都彼此分离、交织、合奏,在这一点中,维吉尔与他的时代既相互背离又保持同频,而这种时代与文学的复杂关系也是布洛赫作为作家所面临的难题。

图片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