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柬冲突背后的真相与博弈,一场被政治绑架的无聊战争

   日期:2025-08-05     作者: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www.lekcy.cn/mobile/news/3767.html
核心提示:谁能想到,两个以慈悲为怀的东南亚佛教国家居然打起来了。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大打出手。7月24日,柬埔寨率先动手,动用122毫米“

谁能想到,两个以慈悲为怀的东南亚佛教国家居然打起来了。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大打出手。

7月24日,柬埔寨率先动手,动用122毫米“冰雹”火箭炮攻击泰国边境城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泰国也一改平日里软糯的气质,立刻派出F-16和“鹰狮”战机,对柬方境内多个目标实施了多次空袭。柬方则用300毫米大口径火箭炮进行还击。此后几天,两军先后在边境12个地点发生交火,累计伤亡超百人,近20万人紧急撤离。

眼看战火越烧越旺,国际社会纷纷出面调停。柬埔寨也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明确要求立即无条件停火,但泰国方面却表示先不急着停火,要给洪森一个教训。但是随后,两国又在马来西亚举行了会面,并达成了停火协议。

那么,究竟是什么仇什么怨,让两个邻国打得这样鸡飞狗跳,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隐情和算计?

图片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泰国和柬埔寨这对老邻居,历史上恩恩怨怨一直纠缠不清,彼此心里都憋着一口气。

别看今天的柬埔寨在东南亚十一国里排不上号,但它却是这些国家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早在公元1世纪,高棉人就在湄公河流域建立了早期的王国——扶南国。到了公元9世纪,古代柬埔寨就进入了最辉煌的吴哥王朝时期,当时的疆域一度扩展到如今的老挝、泰国中部和南部,涵盖了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堪称中南半岛的霸主。而当时的泰人还只是在高棉势力庇护下的一个小部落,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可以说,泰族早期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高棉文明的影响。

图片

然而,历史总是风水轮流转。13世纪起,吴哥王朝开始衰落,而泰族开始崛起,先后建立了素可泰王国和后来的暹罗王国。几百年间,暹罗与高棉多次交战,不仅攻入吴哥,还迫使高棉迁都至金边一带,柬埔寨差点亡国。从霸主到附庸,柬埔寨的地位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

更惨的是,18世纪起,柬埔寨在泰国和越南的夹缝中生存,双方都想把它变成自己的“保护国”。后来法国人来了,把柬埔寨纳入法属印度支那,并在与暹罗的交涉中多次重划边界,为后来泰柬之间的领土争端埋下了数不清的地雷。

所以,到了今天,双方依然心有不甘,都觉得自己是历史的受害者。柬埔寨人心里憋着当年被欺负的气,觉得泰国是忘本背祖的白眼狼,而泰国则视柬埔寨为无理取闹的落魄户。两国民众内心都看对方极不顺眼,只要稍微有一点矛盾,就能酿成双方的举国骂战。

图片

但如果双方只是互相看不顺眼,大可以老死不相往来,各过各的了事。但问题是,泰国和柬埔寨偏偏是接壤的邻国,边境线长达800多公里,而最棘手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殖民边界问题让两国在多处地区存在领土纠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有千年历史的柏威夏寺。

柏威夏寺是吴哥王朝修建的,原本在文化、宗教上属于柬埔寨文明的范畴。但在近代,由于殖民势力的介入,这座寺庙日渐成为泰柬两国争议的焦点。上个世纪初,法国殖民者从暹罗国手中抢夺了包括现在柬埔寨在内的大块地盘。为了名正言顺地占有,法国人开始在自己的殖民地与暹罗国之间划边界。

图片

1904年,法国和暹罗签署条约,约定以马夸山山脊为界:山脊以北归暹罗,以南归法属柬埔寨。按照这个条约,位于山脊上的柏威夏寺应当属于泰国。但在绘制地图的环节却出了岔子。由于暹罗缺乏技术,具体的测绘工作由法方主导。勘界的法国军官为了扩大法国的控制区,将柏威夏寺划归了柬埔寨。而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接收地图的暹罗官员居然看不懂地图,所以也没有发现这个猫腻,于是地图就开始分发使用了。直到1935年,泰国方面才意识到地图存在问题,但当时法国仍是殖民强权,泰国只是低调表示了不满,也没有采取什么实际行动,失去了纠正错误的最后机会。

图片

二战之后,法国国力大幅衰退,殖民控制逐渐松动。此时,泰柬双方都宣称对柏威夏寺及其周边地区拥有主权。1954年,法国撤军后,泰国抢先出兵占领了柏威夏寺。柬埔寨不甘示弱,将泰国告上了海牙国际法院。

图片

1962年,国际法院作出判决,认为尽管最初协议按山脊划界,但由于泰国对法国绘制的地图长时间没有提出异议,视为默认,因此判定柏威夏寺归属柬埔寨。但匪夷所思的是,国际法院竟然将寺庙的入口通道划给了泰国。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寺庙虽然归柬埔寨所有,但泰国却掌握着进出寺庙的通行权。

图片

更重要的是,这次判决只确认了柏威夏寺本体的归属,并未就寺庙周边4.6平方公里的争议土地做出裁定,双方边界的具体划线仍然模糊不清。而这个结果,也为后来的边境冲突埋下了隐患。随后的几十年,两国围绕该区域发生了多次摩擦,已经造成了超过百人的伤亡。

柏威夏寺之所以能让两国剑拔弩张,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对泰国和柬埔寨而言,不仅仅是一座宗教历史遗迹,更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承载着复杂的民族认同与战略诉求。

首先,从历史文化层面看,柏威夏寺在两国佛教传统中都具有非凡的宗教象征意义。该寺最初供奉湿婆神,属于是印度教的遗产,但后来不断融入佛教元素,逐渐演变为区域文化共识的象征。在泰国和柬埔寨民众心中,这座山巅古寺拥有极高的宗教地位。而且,由于这座寺庙地处偏远,保存得相当完好,加之 融合了自然景观、石雕艺术与宗教功能的独特价值,堪称东南亚古典文明的瑰宝。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进一步强化了其“文明归属”的政治象征意义。因此,两国围绕柏威夏寺的争执,其实是在争夺一种精神主权与文化正统。

其次,从地缘战略角度看,这座寺庙地处马夸山山脊之上,是柬北地区的制高点,可俯瞰大片边境地带,具有极强的军事与地理控制意义。换句话说,谁控制了柏威夏寺,就等于在边境博弈中握有战略主动。因此,这不仅是历史纠纷的延续,更是现实安全布局的关键节点,自然成为两国无法轻易让步的敏感区域。

此外,柏威夏寺所处地区还蕴藏着一定的经济利益。尽管有自媒体说,该地区发现了价值6000亿美元的稀土资源,但老羊查阅现有资料并未发现权威来源,因此暂时抛开不论。不过,可以确认的是,这一历史遗址早已成为旅游经济的重要支点。凭借其文化光环和自然景致,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因此,围绕旅游开发、资源管控等现实利益的博弈,也是双方争夺的重要动因之一。

然而,柏威夏寺只是泰柬边境线上争议的其中之一。除此之外,类似的地方还有6个。而且,从更大的视角来看,真正让泰柬两国大打出手的,除了历史和文化的原因,最重要的诱因还是两国在政治层面的算计。

图片

2007年,柬埔寨政府启动柏威夏寺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但偏偏赶上了2006年泰国政变后的一系列动荡。可能是为了转移民众的注意力,泰国政府突然高调指责柬埔寨企图通过申遗改变柏威夏寺的现状。随后柏威夏寺就成了关注的焦点,双方在这一地区的对峙也不断升级,并在2008年和2011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造成了大量的平民伤亡与财产损失。2012年以后,随着泰国国内政局逐步稳定,局势得以缓和,两国关系也有所改善。

不过今年这次冲突,引发双方争端的寺庙不是柏威夏寺,而是距柏威夏寺近200公里的莫塔安通寺。虽然,寺庙不是一个寺庙,但冲突形式上和前两次都差不多,区别在于这一次是柬埔寨主动挑起的。

今年5月,泰柬边境再次出现摩擦,泰国政府一边调停一边安抚,希望尽快平息局势。但众所周知,泰国军方历来不受文官政府制约,反他信阵营的第二军区司令本辛根本不给政府面子,不仅调动重兵封锁边境,还放出狠话:“三天打下金边!”等于是把佩通坦政府架在火上烤。

在这种局势下,洪森几度想动手报复,他信就私下劝阻洪森让他再等一等,他会处理。可每当洪森收兵,泰国军方又借机在边境羞辱柬军。几个来回之后,洪森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被他信父女耍了。于是,愤怒渐渐取代了克制,报复心理开始占据上风。

图片

所以,在6月15日,当时任泰国总理的佩通坦 打算再次与洪森协调边境摩擦时,被洪森偷偷录了音。在通话中,佩通坦以“小辈”姿态称呼洪森为“叔叔”,并将局势失控归咎于泰国军方,表态愿意做出让步。本意是低姿态换取对方谅解,没想到事后,洪森竟将这段私下通话内容公之于众。泰国舆论瞬间炸锅,佩通坦立刻陷入了“丧权辱国”的声讨风暴之中。

现在来看,洪森之所以要这么做,主要的动机是对他信家族进行报复,摧毁他信政权并削弱泰国的内部稳定,打破泰国对柬埔寨的战略压制,并在国内外政治博弈中为自己和儿子洪马奈争取更高的筹码。

结果也如洪森所期望的那样,佩通坦被骂到体无完肤,不久就被泰国宪法法院裁定停职,下台成了时间问题。他信苦心经营多年的政治版图,也开始崩塌。

不过对洪森来说,这次出手看似老谋深算,实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因为他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从他公布录音的那刻起,毁掉的不只是他信家族的政治未来,更是他在泰国政坛唯一一张还能用的牌——那股愿意为柬埔寨说话的政治力量。

图片

换句话说,洪森有可能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也可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总之,是他亲手断送了柬泰关系。在当今这个规则不断弱化、强权政治回潮的国际环境中,小国的生存之道靠的从来不是情绪化的反击或虚张声势的逞强,而是冷静、克制和高超的政治智慧。而洪森的做法,虽然赢得了一时的“爽感”,但却将自己置于了绝境。

于是,一场“反噬”迅速上演。他信家族为了求生,开始对柬埔寨反击。泰方迅速冻结了洪森家族11亿泰铢资产进行报复,与此同时,泰国还高调追捕洪森在泰国的“金主”郭安,大力打击泰柬之间的跨境诈骗和洗钱网络,对洪森家族的“钱袋子”来了一个釜底抽薪。而他信本人更是亲自下场,公开指责洪森“不再值得信任”。随着两大政治家族一夜之间恩断义绝,反目成仇,泰柬两国关系也开始剑拔弩张。

7月16日至22日,泰国士兵在泰柬边境争议区巡逻时两次触雷,造成8名士兵重伤。泰国指责是柬埔寨埋设的地雷,柬方则辩称那是几十年前战争遗留的旧雷。为了弄清楚事实,泰国特地请来了47个国家驻泰国的武官现场查看,光谱仪检测结果显示:这枚地雷的生产日期不超过两年——铁证如山,地雷是新埋的。泰国政府立刻展开外交反制,驱逐柬埔寨驻泰大使,同时召回本国驻柬大使,实际上等同于断绝了两国外交关系。

图片

7月24日清晨,边境再次爆发枪战,两边对谁开第一枪各执一词,但冲突却在几个小时内迅速升级,发展到出动飞机、坦克对攻的地步。

泰柬作为山水相连的佛教国家,本来可以和平相处,却因为各自国内的政治原因大打出手。这场军事冲突是一场多余而且无聊的战争。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