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何以至此?

   日期:2025-03-11    作者:wix4z 移动:http://www.lekcy.cn/mobile/quote/1245.html

一个时代结束了。

从2024年初的“风声”到2025年的尘埃落定,随着万科核心管理层的变动,万科再也不是从前的万科了。

郁亮、祝九胜等核心高管集体“退场”,中高层全面“清洗”,新任实权派均为国资背景,宣布了万科“职业经理人主导”模式的终结,也标志着中国民企地产的落幕,更预示着房地产行业将进入一个由国资主导、风险化解与结构调整并行的新时代。

那么,万科何以至此?

在我们看来,2021年之后,万科在战略上至少有以下6点误判:

一、2021年非理性拿地,受跟投机制拖累

图片

可以看到,万科在2021年仍加入抢地大战,拿地金额甚至比2020年还多。

行动偏离背后,是万科的强制跟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跟投制度使其投资更加考虑职业经理人利益,更看重短期回报,所拿项目偏小且抗周期能力弱,无法形成长期根据地等。

二、2022年开始调仓不果决

万科并未做到像中海、保利一样聚焦少数重点城市、在核心区拿地,仍出现不少下沉拿地,最终造成销售与土储的“错配”。

三、2021年、2022年尚有高额分红,并未停止

职业经理人制度造就万科“股东至上”,尤其是“小股东至上”。

2021年,万科还拿出了史上最高比例的分红派息预案,由上一年的35%跃升至50%。2022年,万科分红比例仍达到41%,高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

四、2022年未及时发债补血

误判政策松绑节奏,2022年央行“三支箭”出台后,万科未及时发债补血,反而在2023年行业融资成本上升期被迫发行利率6.2%的境外债,加重利息负担。

五、万物云上市拖泥带水,错过最佳时机

2022年9月,万物云上市首日开盘即遭破发

物企IPO在资本市场备受青睐是起始于2018年,到2021年末上市物企数量已经从2017年末的5家,急剧发展到54家。2021年下半年开始,受行业下行波及和疫情影响,物企股价开始陷入长期低迷困境。2022年前9月,港股物业板块指数跌幅达41%......

六、过度多元化,处置非主业不坚决

万科多元化战略尽管铺陈多年,但最终营收贡献仍十分有限。

即使目前已在多个细分赛道做到了行业头部位置,但多元化战略没有逃脱开发商路径依赖,也并没有实质性地找到和主业体量相当的多元化赛道。

在一定程度上,万科过度多元化的表现,取悦资本市场的意味更浓。近年来万科虽有所收缩,但始终不够坚决,滞后的长尾效应难以补救,例如物流地产回报率低迷、长租公寓巨亏、冰雪业务拖累等。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光明不是永恒的,黑暗更不是。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我们曾看过它如日中天时的热烈,也看到了它大厦将倾的无奈,如今我们再次期待,国资加持下会有一个全新的万科。

关联阅读:房企2024——万科风声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